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外国朋友的北京感受:精彩残奥会 魅力残奥村(2)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9月11日11:21  人民网-人民日报

  英国游泳运动员斯蒂芬妮·米尔沃德和七人制(脑瘫)足球队员马特·艾利斯则对运动员餐厅里摆放的“鸟巢”和“水立方”模型情有独钟。米尔沃德说:“我们刚入村的时候,它们就在那里,太可爱了,大家都认识它们,都忍不住上去摸一摸。”艾利斯认为模型一定是用某种合金制成,不仅着色迷人,而且做工精细,“每一个细节都很逼真,让我们对‘鸟巢’和‘水立方’印象更深。”

  小小徽章传递友情

  奥运纪念章是残奥村里的“硬通货”,运动员的包里都有交换得来的各式各样的纪念章。残奥村这个大家庭里,运动员之间交流有时存在语言障碍,但是徽章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在徽章交换区里,国际分级师、来自俄罗斯的诺曼·托尔马契夫很满意交换到了一个带有福娃和写有英文“DOCTOR”(意为“医生”)的徽章,而他收集这类奥运徽章已经40年了。“真喜欢这个徽章,因为我就是医生。我参加了九届残奥会,交换徽章成为残奥会的一部分。运动员们在残奥村交换它们的同时,还传递着友情。他们把交换来的美好回忆带回去,永久保存。”

  见面时赠送徽章、交换徽章在残奥村里已成为一个习俗,记者在国际区里走了一圈,手里已经得到了若干个。“带回去做个纪念”这句话也成了打招呼的流行语。

  亲密接触中国文化

  来自美国的兰迪·史密斯正在残奥村的中文学习区里,手里拿着《快速中文30句》,认真地跟着志愿者老师练发音。“您好”、“谢谢”、“不客气”,虽然发音不是很标准,但她已经兴奋不已。“中文很难学,我知道这是很古老的语言。不过这里把它教得很简单,我很喜欢这些陌生、不太好读的字。”正是从这些基础的词汇中,外国朋友接触到了中国文化的点滴。史密斯说:“在美国能接触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不是很多,这次可谓机会难得。”

  新西兰残疾人田径队的特里在特色商品店里选购了一个中国传统手工艺挂件,他对此大加赞叹:“在新西兰,只有毛利人能做一些这样的手工小饰品,但是我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精巧的。我一定要买几个带回去,送给我的朋友们。”(本报记者 陈一鸣 张蕾 韦冬泽 陈晨曦)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关于 残奥 的新闻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