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报:体育营销 有形无形 名利双收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7月01日11:40  中国体育报

  借用一个著名的表达方式:往体育上砸钱值不值?这是个问题。

  而当一些企业家、广告商为这一问题还在那里颇费踌躇、锱铢必较的时候,日前,中国银行已高兴地向社会公布,其对北京奥运会的赞助已全部收回。这也是迄今北京奥运会的各级赞助伙伴唯一宣布已获“成果”的首家。

  北京奥运还未启幕,成本即已全部回收,此后所有的进账便都是“赚了”。此等“早熟”的快感,让人想起了池莉的小说《有了快感你就喊》。有点让人眼热。

  事实上,早在2007年10月29日,媒体就曾报道:据中国银行一位负责人透露,目前来看,中国银行因赞助奥运会而获得的直接收益,已超过当初对奥运赞助的赞助费用和其他投入的总和。而中银是于2004年7月14日正式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惟一银行合作伙伴,这就是说,在短短的3年零3个月后,中银就已进大于出了。

  按现代经济学理论,资本事实上包括有形与无形两部分,而收益同样也可分为有形与无形两种。从这一角度评价中银赞助北京奥运的收获,我们不能不看到,其可谓是名利双收。在白花花的银子源源不断地入账的同时,无形收益也是相当可观的。这是因为,通过获得北京奥运的赞助权后,其遍布全国的各网点相应提高了服务水准,既提升了它在同业中的竞争力,又在顾客、市民中间增加了知名度,事半功倍地取得了硬广告与软广告的叠加增量效益。而从某种意义上讲,借助这四年来的营销宣传攻势,中银稳定、巩固了已有客户,又吸引、吸收及培育了新的潜在客源,这种无形收益,也许比能计算、换算出来的人民币收入还要有价值得多。

  有种说法:奥运营销好比一枝带刺的玫瑰,芳香四溢,艳压群芳,但却难以摘取,稍纵即逝。因此,企业既不应陷入奥运营销的“机会主义”捷径,也不能掉进“神秘主义”的歧路。奥运会只是一个可以利用的优质资源而已,企业在拿到奥运赞助权益后,只有通过冷静的深思熟虑、系统的谋篇布局、创新的促销模式,才能卓有成效地走出一条超越前人和对手的康庄大道。

  “中银之果”的早熟,既诱人更启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李宁iRUN跑步俱乐部 NBA本赛季谁是最佳MVP
英雄大篷车行至古都赤壁 盛名之下其实相符
加菲:李宁驭帅4谍照曝光 新品“斗牛”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