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东方体育日报》刘耿:俄媒体就是“卡巴斯基”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4月22日09:30 东方体育日报
一家制造假“新闻病毒”的《莫斯科记者报》关门了,杀毒的不是俄罗斯的名牌杀毒软件“卡巴斯基”,而是卡巴耶娃。 卡巴耶娃的效率比卡巴斯基高多了。《莫斯科记者报》主编涅霍罗舍夫的冒险精神,使得老板列别德夫的千万投资“换不回一瓶像样的伏特加”。俄罗斯媒体向来坚守着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即新闻报道严禁触及政治人物的私生活,“有哪位读者从报刊中看到过普京女儿的正面图片?”何况假新闻乎? 其实,俄罗斯民众对于普京与卡巴耶娃的“结合”并不反感,也不会因此而对普京印象不佳。恰恰相反,这很符合他们“英雄配美女”的审美观。问题在于,这给了很多国外媒体可乘之机,为病毒的入侵打开了缺口。 西方媒体正愁这颗鸡蛋怎么没缝,之前它们恶炒过前南战犯藏匿在俄罗斯,也恶炒过俄罗斯总统夫人涉嫌洗黑钱,还对不久前的俄罗斯大选“忧心忡忡”……这下好了,它们闻风而动。当然,也不乏不怀恶意的媒体只是当作花边新闻炒作,认为这是以甩结发妻为症状的“萨科奇综合征”的感染。 俄罗斯媒体的自我排毒能力是很强的,《莫斯科记者报》这则史上少有的重量级消息刊登一个礼拜以来,竟然没有一家俄媒体去转载、去追踪、去评论。只是,当外来的病毒已经侵入的时候,他们启动了“卡巴”杀毒程序,并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了这一问题。 链接:事件追踪 报纸关门 主编辞职 回味“普京与卡巴耶娃结婚事件”的过程,有个细节值得关注,就在国外媒体大举跟进的时候,这则喜讯的始发者《莫斯科记者报》却偃旗息鼓了。原来,在事情出现扩大态势的时候,俄罗斯国家安全局的工作人员进驻该报。 为了判别这则新闻的真假,记者们开始寻找可以佐证的线索。一家名为“狂欢节风格”的婚庆公司表示普京婚礼的主办权正进行秘密竞标,该公司也是竞标者之一;消息人士还称,圣彼得堡一家公民户籍登记管理局今年2月在普京的身份文件上盖了相关图章,婚礼定在圣三主日,即6月15日;一家俄网站还报道说,有人看到这对“准新人”在莫斯科的一家高档餐厅热吻;还有媒体曝光普京对卡巴耶娃倾心已久,他第一次见卡巴耶娃是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17岁的小耶娃迷人的舞姿让普京倾倒。 卡巴耶娃的父亲马拉特·卡巴耶夫称,他对女儿即将嫁给总统的事情并不知情,但是如果消息属实,他很乐意同意这门婚事;卡巴耶娃的好友霍尔金娜也称自己这个艾琳娜最好的朋友也不知情;国家杜马发言人的表态也是模棱两可,“我是第一次听说这件事情,如果这是真的,那就是一件大喜事。”克里姆林宫则拒绝就此事发表任何评论。 后来,普京和卡巴耶娃这两个最重要的当事人则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配合默契地否认了该报道。普京用调侃的口吻说:“我们的报纸、杂志上有无数美丽的姑娘。如果我告诉你,我每个都喜欢,相信你也不会太过惊讶。”卡巴耶娃则发表了措辞严厉的声明:“如果不辟谣,我们法庭上见!” 《莫斯科记者报》发表了道歉声明,但看起来扭扭捏捏:“应该承认,我们自己也是勉勉强强地相信奥运冠军会嫁给俄罗斯总统的这则消息。”然而,影响已经造成,无法挽回,比如意大利《共和国报》依然相信,卡巴耶娃的话听起来不可信,似乎是因为害怕泄露秘密才坚决否认此事。 始作俑者开始为不严谨的报道承担严重后果,《莫斯科记者报》于4月19日宣布停刊,该报主编格里戈里·涅霍罗舍夫也已辞职。该报老板、前苏联情报官亚历山大·列别德夫也忙不迭撇清关系,声称发稿之时他正在一个没有电话也没有网络的地方钓鱼。 分析人士评论,俄罗斯媒体向来坚持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即新闻报道严禁触及政治人物的私生活,涅霍罗舍夫勇探雷区的冒险精神,使得列别德夫的投资“换不回一瓶像样的伏特加”。(文/刘耿)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