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体坛周报:京城四大新建筑 是艺术还是奢侈?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1月30日12:50  体坛周报

  一个古老城市的再生的野心,需要工程浩大的公共空间建设来满足,比如密特朗时代的巴黎和科尔时代的柏林,都在饱受非议的大规模新建筑建设中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以泛奥运概念为坐标,北京面临着同样的时机。

  被建筑界戏称为“F4”(Fabulous 4)的鸟巢、水立方、央视大楼、巨蛋(国家大剧院),以正在成型的建设形态,正在成为一个城市新生的体态特征,它们无一例外的体量巨大,个性鲜明。

  F4以一种“海盗式的强势进入”,霸占了人们的视线,这让背负了太多传统的包袱的建筑师们忽然傻了眼。其中,国家大剧院更是以“不速之蛋”的形态强行降落在北京的心脏地带,成为割裂传统和历史的显证,触犯了很多人的底线,于是有了很多院士联名上书反对的后续事件。

  从立项到建成,从专家到民间,“F4”备受争议,如同鸟巢一样盘根错节。“外国设计师的实验场”成为人们诟病鸟巢为代表的F4的重要理由。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程院院士激动地诘问:“世界上有哪国的跟国家标志有关的建筑是外国人做的?嫦娥探月为什么自己设计,三峡大坝为什么自己建,日韩世界杯的每个体育场馆都是自己设计的,外国人做得再好也不能用。什么是好建筑?好建筑的标准就是符合科学发展、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标准。鸟巢花那么多钱符合这个标准么?”

  对这样的质问,“鸟巢”的中方顾问艾未未表示:“奥运会是请全球的人来,不是一家人关起门来吃手抓饭的狭隘民族观。国家体育场面向全球招标,要遵循游戏规则,德国世界杯体育场由瑞士人来做。日本人在美国设计了无数建筑,但没有美国人反对说这是日本人建的。只有中国人提出这个问题。中国人不去外国参加设计竞标,他要有能力,就不会在家里叫喊了。”

  让艾未未感到无奈的,还有鸟巢在口水声中被迫“瘦身”。第十一届亚运会工程“国家奥林匹克规划设计”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国馨,在他的《体育建筑论稿——从亚运到奥运》一书里,印有他2003年4月写给北京奥组委一位官员的信,提出“瑞士‘鸟巢’方案造价畸高”,“瑞士建筑师为德国世界杯慕尼黑赛场所设计的方案即和‘鸟巢’大同小异,只不过慕尼黑赛场的外形更为科学和理性,构架十分规则,不像‘鸟巢’方案那样增加了许多无用的杆件。”

  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彭培根也认为,奥运会带给主办城市的应该是一种积极的、适度的影响。建造的奥运场馆应符合主办城市的承受能力。而这个实际效果像“山东凉粉加方便面”的鸟巢,屋顶重量是全建筑物的76.3%,每平方米用钢量是710公斤。花了40亿人民币,建一个不安全的、“80%使用压力”违反结构基本常理的“绝无仅有的体育场”。这样的浪费话题最后摘掉了鸟巢的帽子,体育场38亿的造价被砍掉7亿。

  建筑到底是以美观实用坚固的原则至上,还是艺术表现原则至上,是F4建筑挥之不去的纠结。世界上最大的体育馆之一底特律体育馆的设计者廖士骏表示,“底特律的屋顶重量才每平方米25公斤。而赫尔佐格,在设计德国慕尼黑2006年足球杯会场时的每平米单位建筑面积只有200公斤。把这些买钢的钱节约下来,捐给那些失学儿童、给老百姓造些房子多好。”他担心,鸟巢会给全国的建筑设计一种示范效益,比如在苏州,就有人设计出类似鸟巢的方案来,“让人触目惊心。”

  可是耐人寻味的是,艺术家们却赞成F4,因为它们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营造力。”建筑评论家史建的看法代表了很多“新一代”的意见:鸟巢和CCTV新大楼这两项建筑结构上令人瞠目的实验性,实际上有材料、设计和技术上的突破作为后盾。鸟巢和新央视大楼是被北京有幸蒙上的具有前瞻性的建筑,用复合钢结构来实现后工业时代的建筑表达,表达了一种往未来发展的强烈欲望,和把一个传统历史文化名城带到国际化的大都市的抱负。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唐晓峰也持同样的观点,“在世界上走一圈,回来看还是超前的现代建筑鸟巢,显示出中国的宽阔胸怀和钱如泉涌的外汇增长,最给北京人提气的建筑。”不管怎么说,鸟巢能让全民开始关心建筑,开始关心影响自己生活、自己城市和这个活生生的社会的建筑,总好过那些没有人愿意看、没有人争论的失误。争论总是好事,至少说明在意。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