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报:别蹚“炒作”这个浑水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1月29日11:50  中国体育报

  有人细数2006年中国影坛能够或轻或重地留下一笔痕迹的电影,无一不采用了炒作的手段来达到宣传影片的目的。影片投资方或是以绯闻当道,或是翻旧账出位,聘请律师打官司,十八般炒作武艺可谓运用得出神入化。

  更有一些演员的经纪公司,发现现在很多媒体记者不扎扎实实采写,都热衷于搜索网络编写稿件的现象,便集中精力于网络,认为这是很好的一个宣传平台,而且是免费,这对于一个艺人的宣传节省了不少费用。于是就召集一些平时热衷上网的年轻人,当起了职业枪手,每天在各大网站注册很多ID发布帖子。里面骂和赞都有,都是针对一些明星的猛料和隐私,经纪公司还提供一些“独家”照片,让猛料看起来更加真实,由此引发粉丝之间的骂战,吸引记者的关注。

  对于这些现象人们十分反感,但又奈何不得,因为这都有商业利益在背后,也可以说是一种市场行为。你骂也罢、捧也罢,只要能把票房炒上去、多卖一些唱片,投资方挣到了钱,就万事大吉,它才不管你什么艺术质量、欣赏品味、道德规范呢。

  按理说这种造就不出有艺术生命力作品的做法,在以实力说话的体育界是没有市场的。可偏偏也有人愿意“拾人牙慧”,模仿人家“绯闻+官司”的手法,想让自己打

台球的孩子也能像那些文艺明星一样一夜走红。但体育是实打实的东西,来不得半点虚假。靠炒作是能提高知名度,但并不能提高运动成绩,却能把孩子的心给搅和浮躁了,不能塌下心来刻苦训练,成天忙于应付花花世界的琐事,最后受损害的还是从事体育运动的孩子。特别是台球这项需要心特别静的运动,不能有太多的私心杂念,否则在每一出杆、每一击球时都会有所体现。我们相信“台球神童”丁俊晖也是这样,只有在他心无旁骛、专心打球时,才能打出一杆147分的好成绩。

  除非他(她)想在别的行当出头露面,就像某著名体育评论员红了之后,常常成为娱记们的追捧对象;就像小贝,他的价值已经从足球场往外转移,所以他愿意炒作,以此挣钱,但其运动的顶峰肯定已经过了,国家队不要他了,高水平的俱乐部不要他了,他只能转投美国这个足球不是最受重视的地方混日子了。

  一些网络媒体和平面媒体,它才不管你是体育明星还是文艺明星,只要能吸引网民和读者的眼球,都会趋之若鹜地“煽风点火”。别说你自己主动“爆料”了,即便是子虚乌有的东西有人也会给描绘得有鼻子有眼的。所以我们运动员的经纪人或家长们,只要你还想让孩子在体育运动上有更高的追求,不要学文艺市场炒作的那套东西,千万别蹚这个浑水——为了我们年轻且有前途的运动员。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