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体育要闻回顾:

中国足球报:不攻就没出路 国足2007绝地反攻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1月17日11:20  中国足球报

  本报特约记者方言

  2007年,国家队“转守为攻”。这或多或少带有被动的色彩。

  国家队为什么要“反攻”?因为不攻不行,不攻就没有出路。被动也好,主动也罢,总之国家队当前已然拉开了一副攻击的架式,准备在2007年大干一场。

  当然,我们不可能指望国家队在顷刻之间便能攻出一片崭新的天地,“转守为攻”需要一个过程。在过去两年间,朱广沪更多地向球队强调了防守的重要性,虽然他同样为进攻做着许多工作,但先入为主的思维模式在球员中已经形成惯性,他们不可能在短期内产生较大的变化,改变需要循序渐进,要有一个过程。

  反攻不是放弃防守,反攻需要防守作为基础。如果单纯地认为进攻就是不要防守,那显然是大错特错,顾此失彼。

  在强调进攻的同时,也对防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不过防守与进攻的概念有所差别,但两者的本质都是通过高质量的攻防使球队获取最大利益。

  防守考验的是一支球队的韧性,进攻则展现的是球队的进取。正如中国足协副主席谢亚龙所言,“不敢输就没法赢”。

  2007年,国家队的首要任务是亚洲杯赛,届时中国队将与伊朗、乌兹别克斯坦等队一决高下。防守固然能使中国队晋级,但进攻才会使中国队取得突破,既然朱广沪此前曾对冠军有所寄望,那么打造球队的攻击性和“侵略性”则是摆在朱广沪面前需要解决的课题。

  国足2007绝地反攻

  在主教练朱广沪统率下,中国国家队目前正在西班牙进行热身比赛,从此前昆明集训以及与

德甲比勒菲尔德队交锋传递出的信息看,反攻将成为国家队2007年的主旋律。

  朱广沪自2005年3月接掌国家队帅印后,首先在球队中强调了防守的重要性,这在朱家军建队之初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东亚四强赛冠军和东亚运动会金牌成为朱广沪当时推崇防守的最好注释。然而,国家队要想全面发展、提高,仅有防守显然不够,进攻是朱广沪无法回避的。在2006年的一系列比赛中,国家队的进攻始终不见起色,虽然朱广沪的统计数据显示,国家队的进攻正在获得改变,但没有进球这一硬指标作为依据,一切数字都显得十分苍白。不仅如此,相比于国奥队在多哈亚运会上的表现,国家队的2006黯然失色,以至于一度传出杜伊接替朱广沪、国奥队去打亚洲杯等消息。

  在这一大背景下,迅速改变国家队的进攻面貌成为朱广沪执教的当务之急,而2007年7月的亚洲杯赛恰恰是衡量他工作业绩的标尺。

  反攻:首先更新观念

  国家队在2007年之所以“转守为攻”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朱家军在2006年的比赛中,“击无力”的症状已非常明显,已经到了不“治”不行的地步;其次,杜伊统率的国奥队在多哈亚运会上表现出的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无形中反衬出国家队的尴尬。

  不过,“转守为攻”说来容易,实施并非轻而易举,因为在以往根深蒂固的防守思维驱使下,倡导反攻,首先要更新旧有观念。

  前不久,中国足协副主席谢亚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陈

中国足球在技术层面存在的保守倾向,“中国足球过去的打法‘重心很低’,你一屁股就先坐到禁区了,只能被动挨打,而且挨得还很难看。老百姓之所以对中国足球不满意,就是因为中国足球不敢打。不敢打出去,怕失败,这种保守性导致了强烈的机会主义意识。”与此同时,他还就如何“转守为攻”谈了自己的看法,“解决攻击性,就是解决一支球队的主要矛盾。不敢输就没法赢。”

  从谢亚龙的讲话不难判断,本次“反攻”是自上而下的,得到了中国足协高层的支持和认同,不仅涉及到国家队,中国足球各层面的球队都需要以“反攻”更新过去的观念。现在国奥队正在法国拉练,中国足协副主席南勇在训练比赛间隙,组织球队观看电视剧《亮剑》,意在加强球队的团结和集体主义,而且潜移默化中,主人公李云龙具有的霸气以及攻击意识,会感染队员。尽管国家队没有采取这一做法,但可以想见,树立进攻观念成为国家队“反攻”首当其冲的工作。

  观念关乎到人们的行为方式,一旦某种观念在人的头脑中形成,习惯也就随之产生,而习惯的改变难度最大,需要从改变观念入手。从这个角度讲,国家队的“反攻”并非一天可以完成,这项工作需要教练员长抓不懈,运动员持久贯彻。

  亚洲杯是国家队在2007年参加的惟一重大比赛,届时无论战绩如何,国家队应该在场面上展示出敢于进攻的气势,至少它可以说明,球员在观念上已经接受了进攻,正如谢亚龙所讲,“不敢输就没法赢”。

  反攻:需要体能保障

  国家队此次赴西班牙热身前夕,在昆明进行了集训,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便是储备体能。众所周知,如果国家队在未来的比赛中“转守为攻”,必须有充沛的体能作保障,否则就会像去年亚洲杯预选赛最后一场中伊之战那样,上半场踢得有声有色,下半场攻击乏力,究其原因是体能不足所致。

  认识到国家队存在的这一问题后,朱广沪在本次集训前期安排了强度较大的体能训练——14000米的混氧跑,其中包括在6分钟内完成的1500米慢跑6组;3分钟内完成的1000米加速跑5组。之所以安排混氧跑,朱广沪的目的非常明确,借助大运动量训练,刺激球员的心肺机能,进而提升他们的体能状况。

  14000米混氧跑表面看跑动距离较长,但排除高原因素,对于职业球员而言,这一运动量并不过分。但是,国脚们的实际表现不禁让人担忧,有的中途掉队,有的因伤未跑,即便有的勉强坚持下来,可因为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训练指标而被罚跑。

  这仅是国家队体能训练课的一个缩影,如果在体能储备期,国脚不能积蓄足够的体能,那么未来场上的进攻势必还要打折扣。

  1996年11月,戚务生统率的国家队为备战当年12月在阿联酋举行的亚洲杯赛,在广东肇庆集结,其中一个重要的训练科目便是储备体能。此举当时被媒体称为“一天一个万米跑”。尽管这一做法在当时受到质疑,而且因调整不充分,国家队在亚洲杯赛上无缘四强,但那次体能储备却为国家队征战1997年的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乃至1998年的比赛打下了基础,所以它的持续性效果使国家队受益匪浅。

  同样,国家队此次储备体能,是为此后主打进攻牌做先期准备,但最终的效果与当初的预期还存在一定差距。这或许会影响国家队的“反攻”,朱广沪应当及早考虑应对措施,以免“反攻”因体能状况不佳受阻。

  反攻:解决技术难题

  国家队在2007年即将掀起“反攻”的高潮仍然要通过现有的国脚实现,特别是在7月的亚洲杯赛上面对伊朗、乌兹别克斯坦等打法强悍球队时,要想展现“反攻”效果,解决国家队当前进攻中存在的技术难题显得十分迫切。

  朱广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拿出过一组数据——国家队在2006年的6场比赛中,总共射门80多次,而对手只有30多次。显然,他想以此说明国家队所具备的攻击性。

  然而,朱广沪却忽视了一个问题,在那80多次射门中,中国队究竟打进了多少球?如果以此衡量国家队的进攻,那组数字反映更多的是无效进攻。为什么那么多的射门次数却无法换取应有的进攻?

  在赴西班牙前的昆明集训中,朱广沪同样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因此在训练中一改以往的做法,

  他要求队员们“尽可能地进行地面传球;接球之后要快速出球;无球队员要进行多点快速接应;一定要增加禁区前的射门”。这是他为国家队“反攻”开出的药方,效果如何,还有待比赛进行检验。

  解决进攻中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对球队各个环节、各个位置进行重新梳理,不仅中前场球员要仔细琢磨进攻要点,即便后卫与守门员同样对进攻责无旁贷。

  对于在西班牙的3场热身赛,朱广沪虽然急切希望球队获得胜利,但他表示,这只是对昆明集训的一次检验,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他认为,只要能在局部战胜对手,对于国家队而言就是进步。

  朱广沪之所以如此表白,显然更看重亚洲杯赛,毕竟那是决定他未来命运的一次战役,而此前的热身赛还会留给他回旋的余地,以对“反攻”准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修正。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37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