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体育要闻回顾:

梁悦:我眼中的美国女足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1月08日16:34  足球之夜

  梁悦

  从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到1999年女足世界杯,中美女足在世界女足的巅峰对抗了三年,其间美国队两次在世界大赛的决赛中战胜中国队,在本土拿到世界冠军,而中国队曾经先后在号称“小世界杯”的葡萄牙阿尔加夫杯和访美比赛中击败美国队,打破美国队本土连续50场国际比赛不败的神话。

  中美两队的巅峰对决一时被传为女足历史上的一段佳话。2001年美国女足大联盟开办之前,两支球队尽管多次交锋,但队员之间并无交往,顶多见面点头示意。但就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小组赛中国女足铩羽而归,黯然离开酒店时,美国女足队员主动走到酒店门口目送中国女足离去,甚至有人留下了眼泪,惺惺相惜之情令人感动。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我不仅亲历了中美女足的巅峰对决,还专门赴美采访美国女足大联盟,对美国女足非常了解。

  深厚的足球人口

  1999年随着一批老将先后退出国家队,

中国女足逐渐远离世界女足一流行列,直到7年后的今天也没有缓过劲来。在2003年女足
世界杯
,美国队在半决赛中大比分输给德国队的那一刻,大家也都意识到,以米娅·哈姆、米尔布莱特等为代表的美国女足时代也已经成为过去。但老将的退役,并没有使美国队退出世界女足的前列。究其原因,厚重的基础保证了美国女足实力的延续,避免了中国式的青黄不接。

  在美国到底有多少女孩子踢球?最多的说法是800万人,而比较保守的估计也在400万人。无论如何,这些数字都足以让人瞠目。要知道,中国参加足球活动的女孩不足万人。美国女孩为何选择足球这项运动?有这样一种说法:美国的男孩子可以打棒球、橄榄球、篮球等等项目,作为独立性很强的美国女孩来说,必须寻找一个不同于男孩,又能体现美国人竞争精神的项目,于是女足运动勃然兴起,并迅速红遍美国。

  不同的足球观念

  中美女足人口差异何以如此悬殊?笔者以为,源于观念不同。在中国,踢球的女孩以“生活所迫者”居多,而美国女孩是由衷地喜爱这项运动。因此她们训练十分投入,遇到困难也会想方设法去克服,她们把足球看做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

  有几个例子很说明问题。丹尼尔·弗托普洛斯曾经入选过美国女足国家队,参加过亚特兰大奥运会。2001年美国女足大联盟开赛之前,她刚刚生下一个男婴。我3月份到达北卡罗莱纳时,产后四个月的弗托普洛斯已经在跟随勇气队训练了。绿茵场边是她的丈夫乔治带着四个月的婴儿,一边观看妈妈训练,一边享受着和煦的阳光。

  按照中国人的习惯,母亲生育之后先要“坐月子”,一个月不出门(过去甚至不能洗澡,现在估计很少有人遵守这条规矩了),然后还要养上三个月到半年才开始上班。尽管中美文化差异很大,身体条件也不同,但生完孩子四个月就从事如此大运动量的训练多少有些不可思议。弗托普洛斯的丈夫乔治也是足球人,在弗吉尼亚大学女足任教。说到妻子的情况,乔治并不觉得另类。他说弗托普洛斯生了宝宝一周后便开始活动,两周后就能进行轻微的慢跑,三周开始随队进行少量训练,一个月后弗托普洛斯就和其他人一样训练。看到我诧异的眼神,乔治说:“奇怪吗?美国人差不多都这样,只是运动员训练量更大一些罢了。”

  乔伊·福塞特是美国女足的元老,曾经参加过1996、2000年奥运会、1995、1999、2003年世界杯。有意思的是,每次大赛之后她都生一个宝宝。到2002年,已经忙里偷闲成为三个孩子的母亲。福塞特经常举家往返于各种比赛之间,2002年广东举行四国女足赛,福塞特夫妇带着三个孩子来到中国,前抱后背,全家五口其乐融融。

  美国大联盟比赛期间,福塞特又带孩子又训练比赛。最绝的是这位母亲常常在中场休息时给孩子喂奶,也不顾忌男教练、队医都在旁边(这大概又是文化差异),队友们就和福塞特开玩笑:乔伊,你给孩子喂的不是

酸奶了。

  人性化的训练安排

  美国的训练安排与中国的有很大不同,在中国一般是二三十人吃住全在一起,而美国俱乐部的训练基本是一天一练。上午10点左右集合,练上两三个小时,其他时间由队员安排。除了比赛服、训练服等外,吃什么、住哪里、怎么训练全都自理。一般教练会每周给队员发两张表,一是训练和比赛计划,每天训练的时间、地点,比赛日集合的时间、地点;第二张表是家庭作业,即力量训练计划,俱乐部为运动员安排好力量房,由队员自己完成(这个计划安排得十分详尽,每个器械要完成多少组都写的很具体)。精力充沛的美国队员有时还会约上几位队友去跑步,练体能。

  在美国踢球,你会感觉自己融入到了社会中,每天上下班,和别人没有区别。要自己找房、缴水电费、买生活用品、做饭、买车修车。尽管耗费了一些精力,但也学会了生活。来到大联盟的几位中国队员开始时非常不习惯,但后来学会了开车做饭,不仅领略了另一种生活,还拓宽了思路。

  无论训练还是比赛,队员都可以带着孩子。1999年世界杯美国女足队长奥弗贝克曾告诉我,不仅日常训练,每次大赛她都会带着儿子,因此4岁大的儿子已经周游了世界的许多国家。我问她,你能否设想离开儿子几个月的时间去训练比赛,她使劲摇着头说,不,绝对不行,这么小的孩子怎么能离开妈妈呢!不仅带孩子,有的队员甚至带着爱犬来训练,北卡罗莱纳勇气队的詹尼弗总带着一只大黄狗比利来训练,比利身高体壮性格温顺,很讨大家的喜欢。谁知一天詹尼弗红肿着眼睛,原来比利突然暴病身亡,最后教练给了詹尼弗两天假期料理比利的后事。

  诚然,美国女足的技战术素养和意识不如鼎盛时期的中国女足,但优势也很明显:深厚的人口基础、对足球的由衷的喜爱。在场上,美国队员永远不知疲倦地奔跑、拼抢,永远保持着高昂的斗志。美国女足这种一往直前、不计后果的精神与中国女足的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精神堪可一比,这或许是美国女足一直保持强大实力的原因所在。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38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