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午报:一个刘翔和一群艾冬梅们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12月18日14:36 新闻午报 | |||||||||
即使在很多年后,人们说起2006年的中国田径,还会想起两个人:一个当然是刘翔,这一年,他打破了世界纪录。人们想起的另外一个人,名叫艾冬梅,一个陷入生存困境的女子中长跑退役选手,一个像秋菊一样要讨个说法的苦命女子。 刘翔在多哈亚运会上以破亚运会纪录的成绩夺冠,给自己这一年画了个圆满的句号;而艾冬梅的这一年,还将在无奈的口水仗、无望的诉讼中度过,沉重地拖入下一年。
刘翔只有一个,而艾冬梅们,是一群,郭萍、李娟,还有孙英杰,这都是一些因为王德显被诉侵吞财产案后人们所熟知的名字。 当我们面对刘翔的12秒88而欣喜若狂的时候,那么,面对孙英杰身上的伤痕、郭萍残疾的脚、艾冬梅嗷嗷待哺的孩子,我们又怎能不心情沉重、黯然神伤? 事实上,这一年让我们心情沉重、黯然神伤的,最初还不是艾冬梅们,而是一个名叫邹春兰的“冠军搓澡工”,贫病交加,凄苦不堪。当中国代表团以超过釜山亚运会150枚金牌的骄人成绩笑傲多哈赛场、给这一年的竞技体育画上一个圆满句号时,这一年,被后人记住的,除了辉煌,还有为这辉煌曾经做出过贡献但是如今陷入困顿的一个群体。 诚然,艾冬梅们的凄苦,并不能否定中国体育的巨大成就;但是,就像一个刘翔并不能代表中国田径全面崛起一样,一个刘翔,也不能代表中国的运动员们在吃完“青春饭”后个个都能安居乐业、衣食无忧。 虽然近年来我国为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工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但是运动员退役后的出路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郭冬梅、邹春兰们也许只是个案,但中国目前脱离学校教育、“一条龙”的训练模式,决定了相当数量的年轻人离开赛场后,摆脱不了失业、伤病、贫困的困扰。 有关部门应该在“二次分配”时充分考虑到这个群体,给予社保保障,千万不能出现让他们“在计划经济体制内奉献青春,在市场经济体制内自寻出路”的现象。 2006年即将结束,各项盘点、总结都在进行,这一年,我们要记住并对之进行分析的,不只是刘翔,还有艾冬梅,以及她背后的一个群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