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强:呼唤负责任的舆论声音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11月16日12:04 足球-劲体育 | |||||||||
我不知道写博客有什么具体的好处,但点击量确实是个好玩的东西。因为绝大多数的博客都没有稿费,所以点击量就成了一个乐趣。点数少的时候,我觉得博主的心态就还算健康,无非是看得人多的时候高兴高兴,看得少时反省反省。但点数上了几千万的时候,一些复杂的想法就会出现,比如最近童话大王郑渊洁写的博客《我为什么不学英语》。 我从这篇不长的文章里看出了太多的“迎合”,或者叫做“市场行为”。因为中国
中国缺少严肃意义上的评论者,尤其是在这个博客时代,新闻与评论都无法超越市场最终的审判。是写自己所想,还是写读者所爱,已经是个哈姆雷特式的问题了。 比如,中国队这一年跌跌撞撞,人们把怨气都发泄在了朱广沪身上。应该说,“倒朱”就是当今的市场。要想文字的销路好,就要骂起来,理性是退居市场之后的问题了。我深刻地领会到这一点,主要是来自于人们对“贾秀全打人真相”的议论,我惊人地发现,相当数量的读者根本不在乎这条新闻的真假,尤其在国青战败的当下,“倒贾”就是市场,凡是对贾秀全不利的报道才是更畅销的商品。 不知道是我们足球这个圈子的普遍素质不够,还是我们现在整个社会的风气都是如此。不是吗?一些人已经开始留恋八十年代的人文情怀和理性精神了,而那确乎是个还很不“市场”的时代。足球评论的彻底开放,也就是离“中国足球十问”事件已经有十年了。这十年间,中国的球迷一直被一个十分荒谬的观点绑住了自己的理智,就是中国足球的成败都系主教练一人!这是个太没有道理的看法,舒桂林说得好,当所有的主教练都不行的时候,那就不是主教练的问题。十年了,国字号的主教练谁行了?除了米卢抽出了亚洲之外,一个接一个的主教练全都给骂跑了,而米卢世界杯后不也是夹着尾巴走的吗?中国足球好起来了吗? 在市场决定一切的今天,让报纸逆潮流而上是不现实的事情,但每一个写字的人对社会还是应该承担一些责任。杜伊带队六天,靠着刚刚集训了两次的郑智,踢进了一个“爱国”的点球;靠着刚刚从贾秀全队伍回来了两天的王大雷,守住了几个必进的球;靠着踢赢一帮非洲联赛的疲劳小孩儿,忽的一下子,就出现了诸多赞扬声,这让我不得不怀疑这些赞扬有多少作者的本意,还是来自于对市场的一份追逐与无奈。 虽然观点有时不同,但我尊重一切足球评论员,也理解他们在各自的高度上都有自己的一份艰难和需要保留的一些个性,但是为什么———一支球队踢不好球,不能只怪罪主教练一个人———这样一个平实简单的道理,在我们足球这个圈子里就那么难于让人接受?评球的人都多多少少也踢一些球,都应该懂得球是场里的人踢出来的,结果是双方队员实力的比拼,而所谓大元帅的神机妙算、巧布天罗只是在《三国演义》中的情节。像昨天的中伊比赛,射门比是15:6,攻入对方30米是32:17,角球是12:5,以往对新加坡两战也基本如此,主教练的任务是利用战术制造胜势,但机会出来了,队员临门一脚把握不住,你也一定要说是主教练的责任,这怎么也不是道理啊。 我觉得一个人在一群人中间看球的时候可以近乎疯狂,但在台灯下码字的时候,还是可以理性起来的。我不信哪个评论员看不出上面的道理,但写出的东西往往有着太多的包装。就像一些英文教师,自己外语过关了,一定是当初苦学傻学的结果;但往讲台上一站,总要编出个匪夷所思的葵花宝典、九九八十一个技巧出来。所以,中国足球形成当今的乱局,也不可低估舆论误导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