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洪钢:奥运冠军背后的困局 女排是否应该牺牲联赛?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11月10日10:24 足球-劲体育

  中国女排在世锦赛上连遭打击,舆论再次哗然。而就在此时,新赛季的女排联赛正在静悄悄地进行着。这个赛季是举办跨年度联赛以来的第11届,从1996年到2006年,中国女排经历了从低谷爬升到辉煌,而联赛却没有紧跟国家队,始终按照自己的节奏不紧不慢地走着。特约记者洪钢发自大阪

  如果说前些年,国家队成绩不好和联赛的惨淡相对应,那么这些年当国家队选手已
经丑小鸭变白天鹅之后,联赛和国家队就成为一对有趣的反差了。

  

女排2000年兵败悉尼,有人总结当时的无人可用,是因为中国排球曾经失去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这指的是1995年汪嘉伟、郎平先后回国担任国家队教练,女排拿到奥运会亚军,男排则夺回亚洲冠军,给中国排球聚起了人气。如果刚刚起步的联赛能借此机会,趁势而上,完全可能使自己的知名度、市场能力和价值迅速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也许早就培养出一批队员了。

  2001年女排夺得大冠军杯,有人在总结2001-2002赛季联赛的时候,又提出今后几年很可能国家队会有一个很不错的形势,联赛应该借这个机会发展起来。然而在2003年世界杯之后的那个赛季结束,上海一家媒体马上刊出一文提出,“

中国女排夺回了世界冠军,但其‘助推力’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善中国女子排球运动的生存环境”。一年后,国家队借着世界杯的余威又拿下了奥运会冠军,但这句判断仍然有效。

  到现在的世锦赛,人们发现中国队仍然是那几杆老枪,而且都伤病缠身的时候,纷纷质疑为什么不用年轻人。这时我们去审视联赛,就会发现不是国家队不想,而是联赛中实在没有多少新人超过老将。说不定等到下次更惨的兵败,还要旧事重提,“中国排球曾经失去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

  当这种情况一再发生的时候,我们就得想明白一个问题,究竟是联赛不能发展,还是联赛根本就不想发展?

  联赛一直在压缩

  从2000年之后,联赛就开始走上了逐步瘦身的过程。首先是场次,2000年整个联赛要打140场比赛,2000-2001赛季一下子缩减到84场,之后连续几年基本维持在这个数量。其次是比赛的时间也在压缩,因为场次减少2000-2001赛季已经缩短到3个月,而2001-2002赛季更加变本加厉,整个女排联赛只进行了2个月零9天。这样短的联赛,好像客人进门屁股还没有坐热就又该起身走了。

  这几年,随着中国女排的成绩稳步上升,联赛也在围绕着女排的国际比赛设定赛程,而且产生特殊规则。从世界杯赛那一年开始,“联赛第一阶段国家队选手不参加比赛”就成了常用的手法,因而国家队的世界大赛和联赛同时进行的场面也就几乎在年年发生。2005年没有三大赛,联赛也没有因此而轻松,因为国家队拿了奥运冠军还想拿大冠军杯。综合考虑的结果是,专为辽宁队设计了一轮附加赛,由于这一特殊规则,辽宁队基本可以不考虑第一阶段成绩,实际上是比其他队多了一次机会,最后她们获得了联赛冠军。

  排球联赛频繁改变赛程,当然也有期望比赛更精彩的一面,但最根本的目的,还是在不影响国家队集训时间的前提下,尽量让联赛不至于太难堪。赛程短了,国家队集训时间就长了,但是不少俱乐部特别是强队的教练对此颇有微词。国家队认为俱乐部训练不行,而俱乐部教练认为自己的训练水平不差,倒是国家队挤了联赛时间,长期抽调主力队员,大大影响了俱乐部训练和成绩;国家队要长期集中磨合战术,而俱乐部教练认为,现在国家队阵容打法基本确定的情况下,过长时间集中弊大于利。

  其实,压缩联赛的做法也给国家队带来了压力,“已经从各方面保证了,再拿不出成绩……”,这无形中也使我们的队员在大赛上比外国队背负了更多的心理包袱,又影响他们取得好成绩。

  国家队集训时间长,比赛任务繁重,使主力队员再回到联赛中之后,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每年为了协调那些明星队员在国家队和俱乐部的关系,也是一件颇伤脑筋的事。冯坤对于国家队和北京队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她本人的膝伤在雅典奥运会之后又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为此,北京队连续两年联赛为国家队作贡献,第一年让冯坤休息,没有养好第二年联赛期间又做了手术。

  有人会觉得北京队作了太大的牺牲,但一经分析,就豁然开朗了。以北京队的实力,即使冯坤上场,联赛、全运会也拿不着太好的名次。但是,只要让她养好了伤,代表国家队打2008,那就是铁打的主力,只要女排拿了冠军,北京队在全运会上这块金牌也就算到手了。而且,在作出让冯坤联赛休息的决定时,大家都已心中有数,联赛即将扩军,北京队已无降级之忧。这么一算账,北京队并不吃亏,里外吃亏的只有联赛的球市。

  牺牲联赛是不是牺牲国家利益?

  是要国家队成绩还是要联赛市场,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每个有联赛的中心,包括排管中心。

  排管中心主任徐利作为中国排球事业的“首席执行官”,其实对自己管辖的这项事业是非常清楚的。他曾经总结,要把排球基础搞上去,无非两条路,一个是靠国家队成绩拉动,另一个是靠联赛基础推动。但是现在,拉动显然要更有效一些。排球这个项目,真想通过联赛和足球、篮球、乒乓球或者羽毛球去争夺市场份额、运动人口,恐怕是占不到便宜。

  现在全国打排球的专业队,男、女排各自也就那么十二、三支队伍,而且运动水平也不高,真靠他们的联赛去推动,还真是很困难。而国家队要在世界上立足,中国运动员又是没有那个超人的能力的。欧美球队都比我们条件好得多,运动员高而不笨,中国队要想赢对手,只有依靠整体配合,全队不断在一起磨,把各个环节抠细。这就只能让国家队来挤占联赛的时间和空间。

  看上去,国家队和联赛应该相辅相成,国家队的好成绩来源于高水平联赛,国际赛场的成功也能刺激国内联赛的发展。但是,联赛和国家队又并非必然相关。它们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事物,就像市场和成绩是两回事,因为它们一个是经济,一个是政治;一个要自负盈亏,另一个则允许不计成本。两者之间有联系,但并不一致。日本排球联赛场内座无虚席,日本国家队却不可能重现昔日辉煌;意大利足球联赛号称“小世界杯”的时候摸不到世界杯,却在

西甲、英超超过他们之后重新夺冠;美国篮球现在丢了世界冠军,但也丝毫不影响NBA的号召力。

  在中国国家队成绩还是第一位的,联赛随时要为国家队利益让路。而这样做的本质,是为了少部分运动员的成功而经常习惯性地牺牲大多数运动员的利益,这在国内很多人的意识里仍然理所当然,但是,这却与职业联赛的精神相悖。只有联赛的繁荣,才能给从事这项运动的大多数人一个最大的保障,至少通过打排球能够养活自己。当国家队和联赛的收益过于不成比例的时候,会有很多人因为无法晋身国家队而选择退出这项运动。从当初的诸韵颖到现在的王可可,国家队的大门一旦关闭,也就意味着排球的大门对她们关闭了。

  在我国,联赛的所有者和国家队的所有者是同一机构,这个机构的更大利益来自国家队成绩,因而每当国家队和联赛冲突时,联赛都是无条件让路,大部分人无条件做出牺牲。在这种利益制衡中,“为了国家利益”往往成为多数人为少数精英牺牲、弱势群体为强势群体让路的口号。其实,我们应该辨别清楚的是,联赛做出牺牲为的是国家队利益还是国家利益,国家队利益是否就等同于国家利益。

  国外联赛的管理者和国家队的管理者不是同一机构,双方的利益冲突也从没少过,外国国家队的教练也无不抱怨给自己的时间太少。但是,职业球员作为联赛的签约员工,他们所有人的根本利益都在于联赛,作为联赛管理者,不会为了国家队那十几个或二十几个人牺牲了整个联赛几百人的利益,至少要取得一种平衡。这是因为在他们那里已经搞明白了,无论联赛还是国家队,都代表了一部分国家的符号,但也都在更大程度上代表一个团体的利益而已。


  精彩足球新闻华体网独家代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排球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