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日报》:用“和谐足球”根除暴力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10月21日01:02 沈阳日报 | |||||||||
如果用“和谐”的标准来衡量中国足球,这个领域可能是中国体育最不和谐的一块土壤。作为职业化改革最先进行的足球项目,虽然早就脱离了国家投资的初始阶段,但在吸纳了大量的社会资金之后,却在整体发展的层面上停滞不前,近些年更是不断衍生出“暴力化”的危险倾向。 去年有关部门向全国转发的《关于做好2005年足球比赛有关工作的意见》独
构建和谐社会关系 中国足球发展中出现的“暴力化”倾向,源于这个在中国体育中率先“独立”出来的项目,长期没有构建起和谐的社会关系。足球改革中最主要的不和谐因素,在于职业化吸收了大量的资金,但这些钱却绝大多数投给了职业俱乐部球队,而关系到足球基础的青少年培养、学校足球教育发展以及普及性足球的推广工作,却出现了严重的资金短缺、人员短缺的现象,造成了塔基的摇晃和不稳定。 同时,职业球员“一夜暴富”和整个中国社会收入状况的不协调,也成为塔尖中引发诸多问题的最不稳定因素。比例悬殊的过高收入状况,造成了球员和社会的脱节与排斥:球员训练不拼命,比赛不认真,国家荣誉感和责任感的流失。因为这种个人的不和谐又直接导致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利益之间的不和谐现象,最终导致足球运动员这个群体和其他群体、足球项目和体育行业,竞技体育和整个社会的不和谐。赛场内外相继发生的暴力事件,本质上是球员在场内渲泻不满、社会黑恶势力对球员发泄不平衡心理的一种矛盾冲突。如果不能理顺这些矛盾,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暴力化”还将继续危害中国足球的正常秩序。 培养有序发展环境 近几年在国内足球联赛中出现的“暴力化”现象,从表面上看问题都发生在球员身上,但根子却出在疏于管理的无序环境上。足球在中国还是一个相对落后的体育项目,这个“经济基础”决定了竞赛管理这个“上层建筑”,承认当前“管理落后”的现实是构建“和谐足球”的首要着眼点。 培养有序的发展环境,作为管理者的中国足协显然不能再像从前那样片面强调出线足球,一味“豪赌”短期利益而掩盖长期的矛盾和问题。在国内联赛的管理上,近几年存在赛制混乱、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现象,也为“暴力化”现象的发生埋下隐患,这与足协和俱乐部没有充分认识并尊重足球竞赛的客观规律相关甚深。足协一方面应该和俱乐部在市场经济的框架下达成认识上的共识。更重要的是,中国足球必须充分重视球迷的利益,如果管理者依然忽视球迷的感情和利益,中国足球迟早要变成无水之鱼。 塑造公正规则体系 “暴力化”倾向不仅损害了足球发展的环境,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是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目标背道而驰的。经过十几年的职业化,中国足球的外包装提升了一个层次,可球员的技术能力和意识品质差距,与同在亚洲的日韩相比反而越拉越大。这说明只有全体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技术水平、职业操守实现全面提高,才是营造“和谐足球”的根本。 和谐社会是一个规则有序并能够使规则获得良性运转的社会。绿茵场是公共社会的缩影,球赛彰显着社会秩序的一切要义。中国足球的“暴力化”日益蔓延,根本上反映的是公开、公平、公正的规则体系的长期缺失,纵容暴力情结和野蛮情绪经常性的公然挑战正常的赛场和社会秩序。 所以,根除“暴力化”并不是靠摘掉李玮峰的队长袖标和权磊被砍案告破就能实现的。中国足球需要完善公正的规则体系,需要朴素的价值情感和正义理念、职业的竞技道德与诚信操守。当规则不断改进趋于合理后,人们对于公平、自由、法治等理念的认识才会越来越深刻,中国足球未来的运行也才能趋于和谐。本报记者肖江 国足队长李玮峰一年半内六次“染红”、实德球员权磊在家门口被砍,2006年的秋天,委实是中国足球的又一个多事之秋。在最近一个月内,本版相继刊载了《破译足球暴力密码》、《无序环境下的畸瘤》、《足球要靠教育充气》等深度分析稿件,今天又刊发了《用“和谐足球”根除暴力》,用来表达我们对中国足球日显暴力化倾向的深切关注。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报道,与关心中国足球未来的读者们共同反思:中国足球应该走向怎样一条正确的道路?而在这一过程中,和谐足球的构建,显然是一个十分重大的命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