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霸周刊:支持马赫有点早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9月21日09:45 扬子体育报《篮霸周刊》 | |||||||||
中国男女篮在世锦赛上相继折戟,这在中国篮坛引起轩然大波,大家都在反思、审视中国篮球之路。先是中国男篮,然后是今天的中国女篮。然而,在这中间,一个令人不舒服的声音不断在各种场合响起:至死支持马赫! “至死支持”有点早,这跟马拉多纳“至死支持拉沃尔佩”一样,属于那种八竿子打不着的胡话。没能进入八强的中国女篮出局在中国队来说是悲壮,但在外人看来是滑稽。
实际上,马赫的中国女篮在本届世锦赛上几乎是中国队的历史“最低”,而他在这两年的时间里,在完全抛弃中国女篮“小、快、灵”特点的同时,他当年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赖以成名的技战术,在中国女篮身上却难以奏效——亚洲女子的体质跟欧洲和澳大利亚等地区有很大区别,这个地球人都明白的事情,在中国篮坛却成了“盲区”。来中国两年了,马赫一直在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工作,中国女篮原有的东西在他的改造下一点点消退,在本届世锦赛上,以隋菲菲为标志,仅仅6分的表现让人大跌眼镜。在赛后,隋菲菲不知是说自己的伤还是战术,她迟疑地说:“速度起不来,我……” 之前作为绝对“核心”的隋菲菲,在这次比赛中的失常绝对不是什么好兆头。而大家一直“鼓吹”的“双核”苗立杰和陈楠,实际上早就是中国女篮不错的队员,这在马赫之前的中国队就是,不独是在马赫“调教”下就好起来的。 但是,在马赫的强调“对抗”的战术指导思想下,内线的陈楠当然获得更多的机会,而掌握“控球大权”的苗立杰和宋晓云,在不得不的情况下出手,也就成为理所当然的了。如此一来,让在身体对抗中处于下风的中国女篮舍弃自己的长处,转而跟对手打攻坚战,其后果就可想而知了。 马赫的中国女篮改造之路是失败的,这已经引起了女篮元老的警惕。郑海霞就有“马赫不了解亚洲女篮”的论断,在这里,我支持郑海霞。 “2008年我们会更好”,女篮上下都这么说。2008年奥运会是在咱们家门口打不错,但是,如果按照这种“只退不进”的势头发展下去,我们不知道到2008年,中国女篮在自己的家门口会怎么让家里人伤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