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新京报》:国字号“本领恐慌”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9月18日02:48 新京报

  “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1939年,毛泽东在延安的一次动员大会上,将本领恐慌与政治恐慌和经济恐慌相提并论,并且告诫全体干部群众,唯有本领恐慌才是一切恐慌的根本。

  也许是刻意塑造,也许只是某种巧合,从中国男足寡廉鲜耻地狮城“遭遇战”、女青赛净输五球惨败于朝鲜、志在卫冕的U17国少连四强都没打进,再到中国足协“等待戈多”
式的国奥选帅闹剧等等,接二连三发生的一切或许都在印证,当今中国足球的国字号队伍中,正蔓延着这样一种宿命性的恐慌。

  说它是“宿命性”的,因为谢亚龙与他的前任们一样,不可避免地进入了历史轮回的漩涡之中,比如朱广沪当初的“非正常”上任。

  在阎世铎自传《忠诚无悔》中披露了他对米卢的终极评价:一个固执而偏见、好胜与耍赖融会贯通的人,一个令他真正敬重与非常喜欢的人。他完全倾倒于一个洋教头的风度与魅力之中,很难想象在下野之前,深谙选帅真谛的他竟然为自己的继任者选择了一个乏善可陈的本土教练。这难道真的是阎世铎活学活用“足球政治学”,为他的继任者制造了国足最大的“恐慌”吗?

  答案只有阎世铎自己心知肚明。而“倒朱”和“挺朱”的对峙,不仅表现在球迷和媒体与畸形的足协制度的抗争中,更存在于谢亚龙那颗曾经疑窦丛生、现在矛盾重重的混沌头脑中,这也从中表现出中国足协决策者决策能力的本领恐慌。

  国少队成绩向来不错,今年却出现了一支没特点、没技术、没灵性的队伍,这足以表明,

中国足球不仅输掉了现在,还输掉了未来。谢亚龙却急于为自己开脱,说朝鲜队球员无论是身材、面相、体型,都显得比我们成熟,他们虽然取得了胜利,但犯下的却是当年中国足球的错误。如果这样的叫屈是在向总局汇报工作还好理解,但如果让检测骨龄的亚足联或者朝鲜官员听到,也要小心人家告你诽谤。

  今年入春,一出由中国足协自编自导自演的大戏“国奥海选”正式开始了。

  德国赛区的克劳琛和法国赛区的特鲁西埃都因为“不利于管理和沟通”的原因先后被PK掉,毛遂自荐的杜伊科维奇终于入了足协的法眼,原因据说是不谙国情却极好管理。由此可见,心灵恐慌是本领恐慌的最高境界。

  武小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