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报:有“位”好 更须先有“为”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8月25日10:16 中国体育报 | |||||||||
“消失了的体育组织又回来了!”这是记者在江苏昆山采访农村体育时获得的印象。 千灯镇运动会在中断14年后得以恢复;张浦举办首届镇运动会……这一切缘自于昆山市今年上半年进行的一项机构改制:20个乡镇合并为10个乡镇,原有开发区、各镇的“文化广电站”更名为“文化广电体育站”。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机构更名,而是对消失的基层体育组织的重新恢复。一度,基层组织抓手没了,一些地方的基层体育活动也曾滑坡。 当前,不少地方的基层组织重新恢复,很重要一点是:“经济富足,加速了民众对文体生活的需求与渴望。”以此次记者采访的千灯镇来说,该镇25个行政村,建有水泥篮球场、门球场、乒乓球室的已有7个,另18个村计划年内全部完成相关配套设施建设。 场地有了,谁来组织活动、比赛?不少村体育骨干反映,没有镇级体育组织张罗、牵头,走出乡镇打比赛都困难。而现在随着“文化广电体育站”的出现,张浦镇组织篮球联赛就分乡镇杯、外企杯两大系列,20多支球队报名。 中国这么大,各地经济状况有很大差异,一些地方的基层体育组织的精简,是有历史和现实依据的。但从昆山将文化广电站更名为“文化广电体育站”这一动作可以看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基层体育组织会有更广阔、深厚而扎实的生存土壤。 作为体育工作者尤其是基础工作者,我们应该在发展的过程中积极寻找自己的新位置。换言之,是等有“位”了再有“为”,还是积极通过作为去获得自己的生存发展位置,值得我们深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