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中国女足的出路何在?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7月25日06:14 深圳商报 | |||||||||
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女足连参加亚洲杯都要提心吊胆了。从前的女足赛事,媒体非世界杯、奥运会这样高级别的比赛不报,现在倒好,赢了越南队,都要欣喜若狂渲染一番。以“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来形容中国女足,太贴切不过。可叹,作为看客,我们也是“与小俱小”,视野变得越来越窄。也许过个一年半载,女足教练就得像男足教练一样,信誓旦旦地立下“不赢新加坡我就辞职”的军令状,滑稽又可怜。
女足的下滑或曰雪崩,原因其实不言自明:人才断档严重,曾经人丁兴旺的女足,现如今竟凑不齐几支队伍。如此,再想拥有孙雯、刘爱玲这样的世界顶级球员,只是奢谈。没有好球员,又如何能有好成绩;而教练员队伍亦同样萎缩得厉害,国内优秀教练,几乎无人愿意执教又辛苦待遇又低的女足,洋教练在一些夜郎自大者的抵制下,则始终进不来。 当然,这只是表层原因。从根子上讲,女足今天的尴尬,在于整个体系的非驴非马——早已不再是专业化,却又并非职业化,两边不靠,两头不管——20年前,中国女足能迅速崛起,靠的是先人一步,靠的是以举国体制为后盾的专业化道路;近10年来,职业化渐渐推进,但又并无立足根基,不过是搭了一个花架子,女足失去既有的财力支持,传统的人才体系又告坍塌,任谁恐怕也回天无力。 客观地说,女足沦落成今天这副模样,既怪不了中国足协,也怪不了地方俱乐部,而是残酷的现实使然。职业化方向或许不错,可没人愿意练,更没人愿意看,只是少数人的孤芳自赏,如何能够吸引商家的赞助?甭说女足,就连男足的职业化都难以维系。 不是什么项目都能职业化的,也不是什么项目都能生财有道的,将某些确实缺乏市场化先天条件的项目一古脑推向市场,即便不能说是在逃避应有的责任,也无疑是过于激进的路线。 中国女足未来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重新回到专业化道路,由政府出钱养着;一是干脆放弃,任其自生自灭。从情感的角度出发,我们当然希望中国女足能够续写辉煌,但从现实的角度出发,指望体育部门大量拨款扶持,几无可能。 也许,放弃是最好的办法,想当初,出于全运会战略考虑,多少省市借鉴田忌赛马的办法,放弃了女足,甚至也放弃了男足,转而重点发展其他项目,达到了出人意料的效果。从传统的应试体育的角度出发,这么做绝对务实,虽然我们内心难掩悲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