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城:小贝齐达内 两个时代偶像的倒掉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7月17日11:31 东方体育日报 | |||||||||
很多年后,有两个镜头注定将在所有人的记忆中留驻:2006年7月9日,柏林奥林匹克球场,齐达内一头顶向马特拉齐胸口;2006年7月1日,沙尔克盖尔森基兴球场,中途受伤下场后,贝克汉姆掩面而泣。 这是十年来,这个星球上最伟大的两名足球运动员。他们的铭牌分别耸立在竞技和经济,足球的两极之巅。而这两个镜头向我们呈现的,正是这两座令人仰止的个人品牌的轰
齐内丁·齐达内自己推倒了自己,推倒了一座世人穷十年之功造起来的神山。在大众眼中——或者在大众的手中,因为他显见的球技和低调的为人,他是这个欠缺真正实力派偶像的时代,浑然天成的最佳模子,最仙风道骨的技术大师和宠辱不惊的道德楷模。然而,在齐达内的镜中,他始终只是那个从马赛郊区卡斯特拉纳粗砺的街道上赤脚踢球的北非柏柏尔少年——一个好人,但决不是一个好脾气的人。 在漫长的岁月中,大众心理和齐祖的本我始终是分裂的。直到马特拉齐那声惨叫之后,媒体才想到从故纸堆甚至不久前的某处不起眼的新闻纸上整理出齐祖的红牌纪录;当所有人问罢“马特拉齐说了什么”之后,此前13张红牌的纪录似乎比马特拉齐的话更有震撼效果——虽然它们已经默默存在了很多年。 事实上,齐达内从未间断对缩小此种分裂的努力。2005年4月23日,在与比利亚雷尔的比赛中奉献一次助攻之后,为队友劳尔出头的齐达内和对方后卫阿尔瓦雷斯扭打在一起被罚下——他并非不清楚,当时,场下正有17台同步拍摄的摄像机,将这一场面记录进一部名为《齐达内:21世纪的肖像》的电影中,但在今年的戛纳,人们讨论的依然只是:伟大。 回到决赛现场。当马特拉齐说出那番挑衅时,我相信齐达内不是没有过犹豫的抉择时刻。撞,还是不撞?哈姆莱特式问题的背后的实质是,齐达内将以怎样的方式退役,更重要的是,他选择以怎样的侧面在观众面前告别?是依着他们的理想,还是遵从自己的本心。一秒钟后,他作出了选择,他向前慢跑了几步,然后回头。 用齐达内的话说,这一撞,是因为他的母亲。多么浑然天生而又准确的隐喻!是的,齐达内生来就是这个样子。 人人都恨马特拉齐,因为他让他们失去了一个完美的球王。但我更愿意相信,有那么一瞬间,齐达内至少会对他闪过一丝感激。因为马特拉齐的胸口,帮他找回了一个绝不完美但却百分百真实的齐达内。 这个故事有点荒诞,但绝不悲凉。悲凉的是那个在盖尔森基兴的替补席上不穿球袜掩面哭泣的靓仔。被葡萄牙淘汰之后,31岁的贝克汉姆宣布辞去国家队队长职务;次日,刚刚履新的新帅麦克拉伦知会小贝:请做好打替补的准备。贝氏国家队的时代结束了,这也宣告贝克汉姆品牌正式进入日薄西山。 齐达内推倒了自己,虽然痛苦,至少酣畅淋漓;贝克汉姆则是被推倒的,被那些当年竭尽全力捧他的人。齐达内打破了一面虚像,还世界以真实,贝克汉姆却很可能终其一生都无法将他的公众形象拨乱反正、正本清源。 贝克汉姆是商业足球时代最大的受益者,也是最大的受害者。曼联时代,以《太阳报》为首的英国媒体不遗余力地包装出了一个偶像贝克汉姆,一个完美家庭,乃至一个开启商业足球新时代的神话。在获取庞大声名和丰厚家产的同时,贝克汉姆货真价实的足球技艺也淹没在名利场的肥皂泡中,不为人所共知——慢慢地,当贝氏弯刀拐入网内,帅和齐达内的“伟大”一样成了唯一的形容词。 猪养肥了是用来杀的,偶像也是一样,媒体本性如此,贝克汉姆焉能幸免?从他离开英伦远走伯纳乌的那一刻起,英格兰媒体就开始物色新的头版接班人,他们很快找到了鲁尼。接着是贝克汉姆在皇马流年不利,连续三年未尝冠军滋味,其时,在偶像界,鲁尼已经大红大紫,双德业已异军突起。在媒体眼中,年过三十的贝克汉姆已经年老色衰——在皇马苦力般的兢兢业业,赫然却成了过气的旁证。 偶像的没落和崛起从来就是同一系列的两部曲,于是,《超级女声》换成《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人们高喊着要剥夺贝队长的袖标,让它坐上替补席;当双德糟糕的控球技术一次次在中场丧失球权,贝克汉姆救命的长传却只为赛后的评论家们落得口实,让兰帕德坐板凳的呼声却在英格兰被淘汰前几天才开始零星响起——哪怕这,还只是贝克汉姆在厄瓜多尔一役中任意球制胜后的“奖励”而已…… 贝克汉姆哭泣时,英格兰尚未被淘汰。与其说他预感到了球队的命运,不如说他已经听到了自己命运的宣判:在职业生涯最盛期,偶像的光环太过辉煌,被晃了眼的人们大多只见他的俏脸和崭新发型,而忽略了他的右脚最接近足球的魅力。现在,光环消退了,这却也很可能将是他的最后一届世界杯。 身不由己是最大的痛苦。齐达内的秃顶既能蹂躏巴西又能撞倒马特拉齐,贝克汉姆头顶的“胭脂鱼”,却只能在媒体打造的光鲜鱼缸里,等待最后一丝氧气耗尽。 近十年来足球世界最大的两个偶像倒下了。一个自杀,一个他杀。 (麦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