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南方都市报:斯诺克中国赛 道阻且长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3月29日10:22 南方都市报

  上周日,世界斯诺克中国公开赛在北京收杆,卫冕冠军丁俊晖在半决赛中落马,但这似乎并没有影响初春里中国观众对对斯诺克的热情。

  去年中国公开赛给人留下了两个突出印象:丁俊晖一路过关斩将成功夺冠,赛事组织和观众素质糟糕。引用一名外国记记者的表述,去年的赛事组织工作简直是“灾难性的”:不仅票务和新闻接待工作混乱不堪,就连8天比赛过程中的赛事用车,组委会居然也始终忘记
配备!至于观众的表现更是有目共睹,看台上不绝于耳的说话声、手机铃声甚至小孩的哭闹声,气得球手和裁判多次愤而退场场……

  本届中国赛比前几届都有了不小的进步:至少央视开始转播了,尽管丁俊晖被淘汰的那场半决赛没有直播;至少观众多多了很多,尽管大多数是冲着和世界巨星的签名合影来的……

  时隔一年后,“二年级北京版”中国公开赛的台前幕后,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在中国赛的7天时间里,在电视直播的镜头之外,记者耳闻目睹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斯诺克的中国之路,仍然要走漫长的一段。

  关键词解读

  票房:比去年至少多50%

  3月21日晚,丁俊晖在本届中国赛首次亮相,大学生体育馆外的黄牛党已经将50元的门票炒到了300元。“说句玩笑话,有黄牛党这么卖力地炒票,说明市场还不错。”张小宁笑着称。本届中国赛的门票价格定得并不高,1/4决赛前的四档票价分别为50、70、80和100元,决赛则为200、300、500和680元。与去年相比,这一价格略高,不过在周六前决赛的门票已经销售一空。

  3月22日,世界排名第一的奥沙利文的出场更是将比赛推向了第一个高潮,当日体育馆坐进了大约1400名观众。在奥沙利文比赛开始前半小时,票务中心只有为数不多的50元低档票了,70到100之间的三档门票已经销售一空。不过票务中心随即不再出票,“很多有牌(各种证件)的人都带自己的朋友进场了,一时又不好查,现在已经爆场了,人多别出什么事,票不能再买了。”一名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据了解,组委会共制作了大约50张贵宾卡,但一名工作人员称这50张卡每天至少带进去了150人。

  组委会没有透露今年的票房收入,但负责票务的埃玛公司一工作人员透露今年的票务收入至少会比去年多出50%左右。

  观众:还需要时间培养

  “很多球迷就像看演唱会那样,不关注你的比赛如何,他们是来追星的。”台协副秘书长张晓东说。在中国赛组织者来看,中国斯诺克的市场需要时间来培育,中国的斯诺克球迷需要时间来培养。

  去年中国赛期间,绝大多数观众还没有在现场看过斯诺克比赛,期间也难免出现打电话、高声喝彩等现象。今年组委会在很多方面都在宣传观赛礼仪。本届中国赛共发生了三次“驱赶事件”,其中包括甚至一名摄影记者。3月23日1/8决赛期间,主办方临时调整了比赛次序,这也差点引起观众的集体罢看。“其实在WSA来看,每个球员都是一样的,可咱们的观众还没跟上,还处在一个追星阶段。”虽然观众在观赛礼仪方面已经比第一届有了很大改进,但1000多人在塑料折叠椅中来回穿梭还是会有很大噪音的。

  出于比赛项目考虑,

北京大学生体育馆内被临时改建,近5000人的场地只留下了大约1500个座位。但就是这样已经超过了斯诺克比赛的观众总数,由于2、3号台位置较偏,几乎没有观众观看。加上不对号入座,几乎所有观众都挤到了1号台周围,而在国际斯诺克比赛中,一张球台周围最多只能有800人的观众坐席。“太远了,观众坐席太远了,明年一定想办法解决。”张晓冬说。

  问题犹存,前景看好

  今年的比赛场馆由北郊的海淀体育馆换成了北京大学生体育馆。虽然两座场馆均竣工于上世纪80年代末,但经过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羽毛球大师赛等赛事的洗礼,大学生体育馆显然要比海淀体育馆更为“耐用”,硬件设施也是“清新”了许多,像上届戴维斯被简陋铁门撞破头的尴尬事件,几乎没有了重演的可能。

  球员要喝热水保持体温

  然而在组织接待等“软件”上,大学生体育馆却并未显出多少“高明”之处:不仅没有设置专门的新闻中心,观众和选手的通道也是错综复杂混乱不已。更为要命的是,这种主要为篮球比赛而打造的千人球馆,似乎并不太适合举行对音响和温度要求较高的斯诺克赛事。诺大体育馆内的过低室温,也招致了选手们的不少抱怨,名将达赫迪甚至需要不停地喝热水,以保持比赛中的正常体温。

  除了最后两日的半决赛和决赛,本届中国公开赛的前5天赛事都采取了三桌同时比赛的形式。这在一方面节约了用时成本,但同时也引发了不少问题:赛事第2天,当晚场丁俊晖5比4力克杨擎天之后,观众丝毫不顾及一旁2号桌正在进行的另一场比赛,径直集体退场。看台上座椅引发的巨大声响,甚至引发其他选手中止比赛提出抗议。

  出现这种遗憾的情形,观众无视球场礼仪固然是一定原因,但将3桌比赛安排在同场进行的组织方,是否也应当反省一下自己?

  谈及场馆的选择,中国台协也有一肚子的无奈,中国台协副秘书长张晓冬说:“场馆完全是由WSA(世界斯诺克协会)方面独立确定的,我们虽然同样身为主办方,但最多也只是提些参考性的意见。目前很多场馆都在为2008年的奥运会翻修,可供选择的余地本来就不多;加之人家老外总是在春节后才拿定主意,这也给我们的协调和筹备工作造成了一定困难。”

  观众素质改善,招商运作成功

  当然,事情并不是全部这样糟糕。至少在观众素质方面,本届中国公开赛还是比以往有了较大的改善。赛事初期看台上的闪光灯和手机铃声还是此起彼伏,但在发生了不愉快的“观众驱逐事件”,以及组委会的反复宣传之后,干扰比赛的现象有了明显的弱化。去年饱受闪光灯侵扰的亨德利在出局后便表示:“虽然看台上还是有小的声响,但这些对我的失利影响不大,观众很热情,这次我对他们比较满意。”

  另一个可喜的现象是,随着斯诺克运动在中国的复兴,中国公开赛的招商引资工作也取得了明显进展。就在开赛前一周,一家京城南郊的

房地产项目成为了赛事的冠名赞助商,虽然赞助金额从200万到500万说法不一,但对于曾因缺乏商业回报而休战3年的中国公开赛而言,毕竟已是“久旱逢甘露”。

  洋为中用,其路修远

  “我的理想是:中国公开赛能够拥有固定的地点、固定的时间,选手中口碑不错,老百姓普遍认可,最终成长为一项品牌赛事。”对于赛事未来,张晓冬作出了如此的憧憬。不过当谈到赛事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时,台协副秘书长却并未拿场馆组织和观众素质说事,而是给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答案:“应该是与WSA的沟通吧。毕竟要让老外理解中国的国情,是件相当困难的事情。”

  观念差异导致沟通困难

  “沟通”?在这个全球化浪潮席卷的时代,中国公开赛却陷入了巴比伦塔的困境!而当记者通过其他渠道求证这一信息时,却也得到了类似的答案。“在同一个问题上,外方和中方经常会出现不一样的观点,有时甚至会完全相反。这也是造成很多问题出现的原因。”WSA北京代表处的一位中方职员如是说。

  中外双方的观念差异,充分体现在了赛事第4天的“调换场地”事件上:由于比赛只有1号桌和2号桌装有电视摄像机,而亨德利的1/8决赛却被安排在了3号桌。为了满足转播信号的需要,组委会赛前一刻作出决定,将亨德利的比赛转移到2号桌进行。这可苦了原本坐在3号桌前等候开赛的观众——“亨德利跑2号台去了,还不快跑去抢座儿!”一时间,球迷像疯了似的开始串场,座椅“咣咣咣”的响声此起彼伏,体育场内一片混乱……

  有票无座的观众向组委会提出了强烈不满,得到的回应却是:场地变更是WSA的保留权利,并且票券上早已有明确公示。整起事件最终不了了之,但在张晓冬看来,一切远非如此简单。

  “我们也就这个事情向WSA进行了交涉,毕竟牵涉到了比赛的信誉问题。老外的观点是,换场在英国司空见惯,中国观众也没必要对比赛过多挑拣,毕竟比赛都是世界最高水平的较量。我说在英国也许可以,但在中国绝对不一样,人家买票就是为了来看亨得利,说白了就是为了追星。要想在中国推广斯诺克,你就不能忽视这里的国情。”张晓冬说。

  “老外的作风确实相当职业,但相应地,思维比较趋向简单化。”张晓冬分析道,“比如中国公开赛的赛程,有人说定在世锦赛之前不好,殊不知这已是我们争取后的结果。WSA原先的想法是在春节比赛,想当然地认为节日的票房就会火。但其实咱中国人过年都讲究在家团团圆圆,没多少人会大冷天跑出来看球。”

  “丁俊晖救市”,中外意见不一

  甚至在“丁俊晖救市”的话题上,中外两方的认识也略有差异。赛事总监甘博利坦言,“如果丁不能走得更远,都会使赛事的票房甚至是未来的市场开发遭遇困难。”然而一位中国

台球资深人士却认为,仅靠丁俊晖一个人撑起中国台球是远远不够的,两名国外高手会师决赛也并非坏事:“丁俊晖虽然输了球,但决赛的门票依然早早卖光,对于赛事的长远发展,这也许才是最好的结果。”

  如同许多进军中国的国际赛事、中国公开赛也面临着“洋为中用”的磨合问题,不过既然是合作,出现分歧也就不足为奇。“毕竟斯诺克在英国发展了100多年,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张晓冬坦言,排名赛重新引入中国,不仅为国内球员提供了展示实力的舞台,也从各方面推动了台球运动以至于整个中国体育的职业化进程,“中国公开赛将会一年比一年好,对此我充满信心。”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56,000篇。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