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报:北京国安 招谁惹谁了?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3月22日10:31 中国足球报 | |||||||||
2000赛季,北京国安队在乔利奇率领下迎来顶级联赛的三连败。这一战绩被称为国安历史上最耻辱的开局。之后不久,“乔老爷”下课。 2006年3月19日,北京国安遭遇职业联赛史第二悲惨开局。中超两轮过后,现代队一平一负只积1分,顿令皇城之内人声鼎沸,人心惶惶。
这一败不要紧,让京城父老乡亲急红了眼。看着丰台体育中心褪色的枯黄草皮,盯着以往绿色身影如今换上的号称要与皇马接轨的白色球袍,望着记分牌上刺眼的“1比2”,很多人心凉到半截。 疑 现代之败,引得疑心四起。 一疑沈祥福的执教水平。客场对青岛,主场打联城,现代队实力都在对手之上(至少现代队自己以及大多数北京人都是这么认为的),却只取1分,令人不得不怀疑主教练沈祥福的执教能力。看台上“沈祥福下课”的呼声就说明了这一点。 二疑队员的攻防能力。伤停补时丢掉的致命一球,是在以多防少的情况下发生的,这种情况,让沈祥福都表示“不理解”。而拥有国脚陶伟的中场,看似控制着比赛的主导权,但球一攻入对方禁区的实质性地带,就显得枯燥乏味招数有限。 三疑丰台新主场能否为国安带来好运。主场首次亮相就不幸“遇刺”,这在国安历史上并不多见,这多少会令球员对丰台体育中心这个“新家”感到不“吉利”。此外,大多数北京球迷本来就对国安迁址唱反调,这次失利会不会影响今后的主场票房,也令人疑虑。 似 比输球更可怕的是场外的负面新闻。昨天有媒体披露利坏消息——一是国安与现代集团的冠名谈判变僵,原有的冠名很难保住;二是“06赛季刚刚开始,国安这个老牌俱乐部居然就开始拖欠工资”。 战绩不佳,球迷不满,场外负面消息蔓延,俱乐部欠薪(此事虽未经俱乐部证实,但媒体报道的影响力可想而知)……这种身陷困境、多重受压的局面,很容易让人想起一年前有相似境遇的深圳健力宝队。 国安会成为第二个深圳吗? “北京人一说要夺冠,全国人民都笑了。”这是周日国安主场输球后网上出现的一段文字。就在国安与联城之战的前四天,皇马派来的国安技术总监哈维尔还曾豪气冲天地表示他来华的任务就是“帮助国安拿下联赛冠军”。四天后,他的这句话被重温,如果不是一次忽悠,就是一句幽默。 国安与皇马的联姻,曾被善良地期待为“好马配好安”,但现在“安马之配”正在人们的重新审视下出现变味的迹象。当初,国安之所以放弃耶利奇这名联赛金靴奖得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得到了皇马为国安“提供一个最棒的前锋”的承诺;而现在,“最棒的前锋”连影儿都没有,反而成了媒体讥笑的话柄。 “好马配好安”,看上去很有点画饼充饥的意思。现在,国安越来越饿,而皇马画框中的那一张张大饼却只味其香不见其影,国安心里的痛谁又能体会? 白 国安的传统绿球衣,已经被“皇马白”取代。虽然新球衣中保留了绿元素,但总体上白的多、绿的少。3月19日,丰台体育中心看台上喊出“还我国安”;事后有球迷解释称,“还我国安”主要有两层意义:一是要求国安能够打出应有的精气神,二是要求国安“把主场球衣颜色从不伦不类的皇马白改回原来的传统国安绿”。 主场第一次亮相,零分,白卷。 中超三世,老字号的北京国安起步有点艰难。 本报特约记者 谢安 我相信,在这个世界上,肯定有不少人是眼里不容北京国安的。 当年从北京国安转会到其它诸多城市的队员,似乎已经数不数胜。人们记住的,永远是他们一转身而去却永远不再回头的身影,以及国安传统记忆中那句“只要离开国安,谁都别想再回来”(是否真的有人说话,有待考证,但这句话在京城已经“相当有名”且流传“相当广泛”)。在不同的赛季里,某些已经“嫁作他人夫”的原国安将士,一提及国安,都似有难言隐痛。 北京国安,在中国职业化这十余年,一边奉行着自己独一无二的管理原则与用人原则,一边在全国的不同角落悄然“树敌”。而这些“敌”,有些是有可能为自己带来不利后果的,有些则无所谓,更多的则化为一股敌视国安的舆论,在这十几年中渐渐弥漫。 你必须承认,无论是当年金志扬时代率国安队在外国人面前扬眉吐气,还是后来乔利奇时代国安队曾经的一蹶不振,还是近几年沈祥福时代国安队的高开低走,抑或是杨祖武时代那次著名的罢赛风波——你必须承认,所有与国安有关的足球事件,所有与国安有关的足球问题,都被贴上了社会化的标签,甚至变成了独特的“国安文化”。 喊了12年“永远争第一”的北京国安,在职业联赛史却连一次冠军奖杯的边都没有摸到过。但是关于它的风吹草动,都会成为社会化的关注点。这就是一种文化。但,这种文化的形成,难道仅仅是因为国安身处天子脚下、被人称为“皇家炮队”吗? 不得不说,近些年,一股表面上体现为审视国安、潜意识里却不容国安的舆论正在成为足球批评领域里的一个现象。而在2006中超赛季踢过两轮之后,这种“国安不容症”因国安旧将耶利奇的花开异乡以及国安队自己在球场上的不争气而被突然引爆。 不就是输了一场球吗,不就是主场输了一场球吗?在国安俱乐部内部,肯定会有人不理解,为什么一次足球场上司空见惯的输球会引起这么大的牢骚甚至是民愤,甚至会激化到球迷喊“李小明下课”的地步?殊不知,这种对国安的怨气冰冻三尺绝非一日之寒。人们刨根问底,会抖落出当年国安队不容高洪波、高峰、杨晨、卡西亚诺等天才级球员的陈年老账,然后去扒国安的外衣,试图发现它灵魂深处的东西。 1比2,主场不敌中超升班马上海联城,引发包括北京人在内的全国人民对国安俱乐部从营销思路到品牌文化的集体性轻蔑。这是“国安不容症”的一种微妙体现。 北京国安,招谁惹谁了? 本报特约记者 刘利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