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天价与拍脑袋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3月09日08:39 中国青年报 | |||||||||
伊树 体育圈的造谣与辟谣———昨天新鲜出炉的“陕西银河要求乒超重新摘牌”———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但这则假新闻之所以在第一眼瞧见时会让人信以为真,倒不是说假新闻编得足以乱
想想看,花501万元买一个运动员3个月、18场国内联赛的使用权,哪怕他的名字叫马琳,哪怕中国乒乓球水平世界第一,这价码都有些让人肝儿颤。反正随便在街上问问那些过马路的,估计没几个能信这个“玩笑”。 但这个“玩笑”在中国乒协和陕西银河俱乐部的双双辟谣后,已经成为板上钉钉的事件,并就此载入中国乒乓球发展史,乃至关于世界乒乓球历史的教科书中。 以410万元摘得王皓的山东鲁能俱乐部,据说已经向乒协提出请求,变租借费为转会费。这个提议能否被采纳,目前还是个未知数,但此次的天价频出,至少给那些拥有国手的俱乐部指了条“开源”的明路———每年把国手往榜上一挂,钞票就哗哗哗地进了口袋。特别是对于那些拥有国手所有权,却囊中羞涩的俱乐部来说,此招一出,无疑起到了“劫富济贫”的效果。 只是由天价营造出的繁荣浮华,并不意味着中国乒超联赛已经有了造血机能,更不代表乒超联赛以及不少中小俱乐部就此解决了生存和发展问题。至于职业化的称呼,该是伪的还是伪的。 不过,最让我感觉困惑的是这样一项自由人转会摘牌政策的出台。乒协的出发点确实不错,为了限制球员过于鼓胀的腰包,为了避免财大气粗的俱乐部搞暗箱操作,也为了让所有俱乐部都能在摘牌过程中分一杯羹。但这个看似三全其美的招数,却忽略了一个最大的问题———哄抬物价,把物价抬得越高便能从中得到越多的利,这事儿俱乐部不会不愿意干。而物价变成天价的直接后果,不仅有俱乐部要白花钱,造成某些国有企业不必要的资产流失,而且还将直接导致秩序的混乱。 买马琳三个月得用501万元,那请柳承敏、吴尚垠,请波尔、萨姆索诺夫,是不是也得水涨船高?而买女队的张怡宁、王楠、郭跃,是不是也得跟着涨钱? 中小俱乐部已不堪球员腰包之重负的问题尚未解决,球员租借费的天价再成“玩笑”,而乒超联赛的职业化程度却未见有任何质的突破。如此“市场调节”,不能不让人心生疑惑。 所以,在“玩笑”成真之际,不得不奉劝有关部门一句,拍脑袋之前最好先做做调查研究,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只会让麻烦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