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晚报:中国足球吃一堑反而更弱智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3月02日14:16 新闻晚报 | |||||||||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愚蠢每天都是旧的。有些人,吃的是教训,但却不长智慧,反而更加弱智。 这句话,用在屡犯不改的中国足球身上,再合适不过。一周前的广州,凭借杜威和李玮峰的头球,中国队击败了巴勒斯坦,但国足在那场比赛中的进攻组织只能用“乏善可陈”去形容。果然,当一周后站在我们面前的对手是不怕高空轰炸的伊拉克人,中国队的空中
已经习惯了卑微的我们自然知道,不能指望国足在比赛中踢得像巴萨那般流畅。毕竟,朱光沪是霍顿的忠实拥趸,而英国人当初在执掌国奥期间,进攻一向以简单粗暴著称。但让人不解的是,既然原来的中场核心郑智因禁赛无法出战,而陶伟又在地方队展现出了一个中场核心应有的进攻组织才华,朱光沪又何不顺水推舟,将球队的组织重任交给国安队长?而更让人郁闷的是,尽管董方卓在中巴之战中用唯一一次成功的突破证明自己更适合呆在边路,但出现在中伊之战的董方卓扮演的却仍是中锋的角色。 类似的疑问还有很多。比如,朱光沪真有必要将缺乏实力的石俊从天寒地冻的瑞士叫回来吗?既然中路缺少进攻套路而只能走边,为何又要将善于抢点的李金羽排除在大名单外?除了脸蛋越来越圆的李蕾蕾,国足难道真的没有一个移动和反应更快一点的门将了吗?为什么在克劳琛手下还活蹦乱跳的陈涛,在短短一年后就变得星光暗淡,这是否是因为朱光沪的战术限制了他的发挥? 天才的胡戈已经用自己的智慧告诉世人,一个人无聊两次叫无极。而从广州到阿联酋,国足也用重复的错误告诉我们,一个人愚蠢两次,就不再是愚蠢,而是愚昧。 在朱广沪上任后率队参加的所有比赛中,唯一还能让我们回味的或许只有去年十月的中德汉堡之战。然而正是这一战,让我们看到了这支国足的致命弱点———当面对实力明显高于自己的球队时,国足偶尔还能打出凌厉的反击,然而一旦与实力差不多的对手对攻,进攻缺少办法的弱点立即暴露无遗。 在一些歌功颂德的记者笔下,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善于钻研的朱广沪。但愿在昨夜的这场败仗后,我们能在未来的国足身上看到一些积极的变化。否则,吃一堑只能更弱智。 作者:□晚报记者 孙文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