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钱江晚报:新瓶旧酒三分到手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2月23日14:28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本报广州专电 这是一场特殊的“战争”。尽管对手是巴勒斯坦队,他们出演的却仅仅是“陪太子读书”的角色,真正的较量在中国队的前锋和后卫之间展开。前锋进球,后卫看门,比比谁进的球多,这似乎有些不公平,但结果却偏偏以后卫的全面胜利而告终。

  -杜威亮剑

  片段一:“嘿,进球了!2号杜威。”一球迷大喊。“杜威不是后卫吗?”另一球迷接茬。“没错,你没看报上写吗,他是朱广沪的秘密武器,还真派上用场了。”

  朱广沪的定位球战术奏效了。杜威没有辜负他的重托,第22分钟他接陶伟开出的角球头槌破门。

  这一角度的进球,杜威在训练中表现过多次。对他来说,时刻准备着凭借自己高大的身材头球建功,并且驾轻就熟,现在只是依样画葫芦罢了。

  身材矮小的巴勒斯坦队员对这种高空轰炸防不胜防。光上半场,

中国队就获得了近10次角球机会,杜威至少顶到了3次,将对方门将累得手忙脚乱。

  这场比赛是杜威获得朱广沪信任的绝佳机会。被凯尔特人退回后,杜威的能力受到了质疑,朱广沪的重用正好是他重建信心的契机。昨天他不负使命,出色完成主教练布置的任务,在国家队的比赛中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并为以后在国家队的地位重重加了一道砝码。

  -杀手腿软

  片段二:“靠,瞧这脚臭的!连点球都打不进,还海归呢。”一名球迷唰地站了起来。“是呀,还前锋呢,刚才那个点球真应该让季铭义来踢,三个后卫一人进一个,这才好玩。”另一名球迷搀和着。

  如果不是射失点球,“比乙杀手”董方卓的表现还算说得过去。朱广沪将其视为国足锋线的救星,因而在董方卓回国报到才3天、跟队友的配合明显生疏的情况下,依然安排其首发,这充分表现了朱广沪对他的器重和期待。

  董方卓和李毅的组合明显缺乏默契,两人多数情况下都是单兵作战。而董方卓和中场球员的配合也存在问题,他错过了陶伟的一次禁区直塞的机会,而他的突破传中也被李毅和陶伟双双漏过。

  不过,朱广沪看中的是董方卓的速度和爆发力,只要给他机会,他就会成功。果然,机会出现了。第61分钟,中国队快速反击,董方卓中圈附近得球后长途奔袭,连闯三关,直达巴勒斯坦队禁区,并横传门前,李玮峰轻松地甩头将球顶进。

  李玮峰的进球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董方卓。但是5分钟后,董方卓却由功臣沦为“罪人”。第66分钟,陶伟禁区内被拉倒,中国队获得点球机会。大家给了一心想进球的董方卓这一机会,结果他却让所有人失望,点球毫无质量,被对方门将轻松挡出,中国队失去了扩大比分的好机会。

  “角度没打好,有些紧张。”赛后董方卓微微叹息,“下次有机会再罚,我一定不会再失手。”

  -大帝退位

  片段三:“换李毅!换李毅!换李毅!……”这一呼声回荡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球迷似乎万众一心,比喊加油还要心齐。

  李毅已经不是第一次这样被嘘了。但是这一次,嘘声格外响亮,要他“下场”的呼声格外强烈。4分钟后,朱广沪顺应民意,用郜林将其换下。

  “锋无力”,这是国足锋线的痼疾。但当谢晖受伤、李金羽状态全无的情况下,李毅竟成了锋线首选,在赛前最后一次训练结束后,师徒俩聊了很久。

  徒弟显然让师父伤心了。这位2005年的网络“红人”最大的特点就是速度快和浪费机会能力强。面对巴勒斯坦的防守,李毅速度上的优势没有发挥多少,而浪费机会的“天性”却再次显露无遗。

  上半场,李毅能让人记住的仅仅是一次突入禁区后的头球攻门,却被对方门将化解。第58分钟,董方卓在禁区右侧摆脱对方两人防守,但传中球被李毅漏过。第78分钟,正在左路的李毅面前防守空虚,但他却眼睁睁地看着队友的妙传慢慢滚出底线,失去了这次绝佳机会。正是因为这次机会的浪费,李毅被球迷狂嘘,也被朱广沪换下了场。

  “反正这也不是第一次了,我不知道球迷为什么特别针对我。”李毅颇有些委屈,“我想我已经尽力了,至于为什么不能进球,我只能说很遗憾,很抱歉。说实在,我也很难过。” 本报记者 史一方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370,000篇。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