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足球-劲体育:欧洲足球开始美国殖民史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2月22日16:23 足球-劲体育

  特约记者罗米评述 不是美国人阿杜,不是多诺万,也不是霍华德。整个春天,一个乌克兰前锋俊朗的笑脸将频频出现在全美的各大荧屏,号召美国球迷去关注美国队的2006德国世界杯。他的名字,叫谢甫琴科。

  老虎伍兹、“小皇帝”詹姆斯、“环法英雄”阿姆斯特朗———三个“美国英雄”后,ESPN的第四位代言人突然选中了一个乌克兰人。ESPN说,请谢甫琴科的目的,就是要让
更多的美国人去看世界杯。而在爱国情感强烈、足球意识淡泊的美国,看世界杯,在某种程度上就等于看美国队。

  那么,为什么是谢瓦?让阿杜、霍华德、多诺万这些本土明星,来号召美国人关注自己的国家队,难道效果还不如一个乌克兰人?一种“香艳”的说法是,谢甫琴科的妻子、美国出生的模特帕兹克在其中居功至伟。通过她牵线搭桥,老公顺利当选了ESPN的世界杯代言人。但从严肃的意义上,这个“帮夫”故事实在有些搞笑。在众多经纪人争相为自己客户谋取利益之际,帕兹克一个小女子,居然谈笑之间就搞定了大名鼎鼎的ESPN?

  帕兹克或许是有作用,但她的作用更多不在于牵线搭桥,而在于让大多数普通美国人知道,谢甫琴科为何人。要知道,对大多数美国人来说,一个足球明星远不如一个娱乐明星来得响亮。当初

曼联最后一次带小贝去美国巡演时惊人地发现:很多美国人其实并不知道贝克汉姆是干什么的,但他们知道,这个长得挺帅的小子,是“维多利亚的老公”。

  然而,除去帕兹克的力量,真的没有其它因素吗?那么同样有明星老婆的贝克汉姆、菲戈,包括跟无数世界女星传出绯闻的中田英寿,为何不能入选?是的,在帕兹克之外,还有另一种更强大的力量在支持谢甫琴科———那就是

AC米兰对于美国足球迷(虽然所占百分比未必很高,但却对足球确实“铁杆”)的吸引力。在主要由意大利和拉丁移民组成的美国足球迷中,AC米兰的魅力,超过了任何一支美国大联盟球队。

  回想一下每个夏天,在美国举办的世界足球系列赛;回想一下每个夏天,AC米兰在那里得到的欢迎和拥戴———仅仅以2004年夏天为例,球迷排队购买AC米兰的新款

球衣;AC米兰与曼联的比赛票早早售罄,连35美元一张的训练票也供不应求;如果不是政客搅局,AC米兰甚至有机会为纽约政交所敲响收市钟声……现在你还能否认:谢甫琴科,是比任何美国本土明星,都更加保险的选择吗?

  用一个乌克兰人,为美国国家队拉眼球———在其它项目,这或许难以想象。但在足球领域,这却可能只是一个起点而非终点。下面的猜想听起来有点可怕,但绝非空穴来风:体育商业运作世界第一的美国,有可能也像东南亚国家那样,让自己的足球市场变成欧洲足球的“殖民地”;只是在国家队比赛日,才迎来本土足球的“死水微澜”。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在国内中超陷入困境时,或许国人很少注意到,一度红火一时的美国职业足球大联盟,也进入了举步维艰的年代。现场上座率不高,电视转播收视率直线下降,如果不是2002年美国队奇迹般地打进8强,男足职业大联盟很可能重蹈女足的覆辙,继1980年代后,再一次关门大吉。

  在本土联赛一片萧条的同时,每年夏天邀请欧洲豪门的表演赛———世界足球系列赛,却办得异常红火。通过几次北美之行,曼联、AC米兰等欧洲豪门,已经在美国吸引了大量的球迷。许多欧洲俱乐部,都已经把“北美市场”列为与“东亚市场”同样重要的地位。

  一方面,是本土联赛球迷缺失;另一方面,确实有限的足球迷都成了欧洲足球的拥趸。这是在联赛萧条之外,美国足球另一个可怕的现状。绝大多数“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只会在国家队出征世界杯时,稍稍关心一下足球比赛。最喜欢足球的,恰恰是意大利和拉丁美洲的移民———除非有致命的“杀着”,否则美国职业足球大联盟,凭什么说服他们,放弃自己从小习惯的欧洲联赛,去爱上美国职业大联盟?看远一点,美国俱乐部商业运作相对弱势(大联盟作为一个实体,绕开俱乐部直接与队员签约),又缺乏像欧洲球队对球迷“从小抢起”的传统。所以,即使移民的下一代仍旧热爱足球,美国本土联赛,又能用什么来阻止移民们把对于欧洲豪门的热爱,带给自己的孩子?

  当布拉特强烈谴责欧洲豪门在亚洲疯狂商业巡演、摧毁当地联赛时,他或许也应该关注一下:美国有可能走上与东南亚相同的道路。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819,000篇。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