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中国足球从无为走向有为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1月22日02:16 深圳商报 | |||||||||
裁判竞争上岗,向实德系下达限期剥离的最后通牒,举办中国足球历史上第一次教练员业务研讨会,要求各俱乐部支持属下球员出国踢球……2006年开年不足一个月,中国足协便抛出了一连串的大动作。表面看来,这些动作似乎并无关联,然而,它们都昭示出共同的一点——中国足协,处理事情显然比从前更积极有为了。 实德系业已存在经年,堪称中国足坛众所周知的“秘密”。令人惊叹的是,无论外
而裁判,也是困扰中国联赛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惩治黑哨喊了十来年,最后仅有一个老实人龚建平锒铛入狱。如果说司法介入因为存在法律瓶颈确实难以全面实施的话,那么,加强内部的制度建设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可惜,连竞争上岗、末位淘汰这样基本的用人办法,在中国足球也一直都是空谈。无论裁判们收了多少黑钱,只要不闹出太大的动静,来年照样在赛场上威风八面,是是非非怎能不多? 可笑的是,中国足协经常组织退休元老们在一起开“神仙会”,却从来没有召开过一个大型的现役教练员的业务研讨会。教练员们各自为战,你有你的“疯狗精神”,我有我的“恶狼精神”,空泛的口号背后是执教水平的低下。 不过,这一切,在2006年的开年之初均有了转变。虽说竞争上岗事实上起不到治理黑哨的作用,最后通牒也未见得能让实德系真正剥离,业务研讨会官方色彩太重,但是,这些举动,无疑表明出了一种姿态,那就是——中国足协,正在从“无为”向“有为”转变,他们正在极力摆脱被边缘化的危险。 搞不大清楚中国足协出现这一系列可喜变化原因究竟何在,是谢亚龙原本就是一个敢于负责任、敢于承担风险的带头人,还是他迫于2008年奥运、足球市场等各种压力不得不如此?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国足协的的确确摆出了好的姿态,也的的确确在做着实事。 在这样的过程中,需要媒体的支持与配合,更需要中国足协自身的持之以恒,一抓到底。哪怕一年只解决一两个问题,也能在很大程度上赢回民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