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檎:世界杯年忍气不吞声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1月10日12:48 中国足球报 | |||||||||
-忍———发怒不如制怒 国家队水平上不去、国内联赛的假球黑哨、足球运动员职业道德缺失等等问题,一度让众多的足球媒体怒从心头起,骂向嘴边生,几年来挖苦、讽刺、嘲弄、打击几乎成了中国足球报道的主流。
但这样的情形在2006年必须要改变。不改不行,因为这样的报道不仅对提高中国足球水平、净化联赛环境、改变球员自身修养等于事无补,还彻底惹恼了曾经十分信奉和尊敬足球媒体的一大批球迷。越来越多的读者和观众对那种乐于揭伤疤、暴家丑、挖小道消息编虚假新闻的“激将法”足球报道已十分厌烦。如果说当初“激将法”刚出道时还获得了球迷认可,确实让球迷对“扶不上墙”的中国足球胸怀怒气的话,那么今天这种怒气已发生了转移:球迷的一腔怒火,正从中国足球身上转移到中国足球媒体的身上。 上网查一下,或到各大论坛里看一下,或到生活中某个球迷角落去听一下,就会知道现在球迷的怒气有多大。不是怒中国足球水平臭、阴暗面太多,而是怒某些媒体不负责任、信口开河、落井下石、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总之,是怒“中国足球自己堕落了一小半,却被媒体写堕落了一大半”。 网上“鲁能论坛”里一名叫“永远的老茂”的球迷说的一席话,表达了许多球迷的感受,或许也代表了不少球迷的心声。 他说:“中国的媒体有这么一个特点:报喜不报忧。但是在足球圈里,永远是反的。去年的亚冠联赛,鲁能泰山队小组赛的接连奏凯,媒体一改往日批判的作风,因为实在挑不出借口来,谄媚之态让人作呕。当鲁能在吉达遭遇滑铁卢,中国的足球记者终于像盼到亲爹来了一样,一边写着稿子,一边叫唤:我×,这下稿费又有了。或许你觉得我是山东球迷,说这话是为鲁能开脱。那再举一个例子:亚冠赛上深圳战胜阿赫利,挺进四强,中国的足球记者开始吹捧,把深圳吹上了天。但是当深圳0比6惨败之后,又是一顿臭骂。要么把你捧死,要么把你一棒子打死。中国的球迷现在喜欢骂娘,这个也要归功于中国的足球记者,因为舆论导向出了问题。”“中国足球拿了个东亚冠军,中国的足球记者浑身不自在、不舒服。中国足球招你惹你了,难道只有黑暗才是中国足球惟一的色彩?亚足联秘书长维拉潘先生说:我很纳闷,为什么中国足球记者总是每天盯着中国足球的黑暗面?其实,关心中国足球的球迷有几个不纳闷的?” 像“永远的老茂”这样发怒的球迷大有人在。被“发怒”的媒体“指引”着对中国足球发了几年的怒之后,更多的球迷开始冷静下来思考,思考这样动不动就骂娘、就泼冷水、就打入十八层地狱不得超生的做法,对中国足球究竟有多大益处?对希望中国足球走向光明的广大球迷来说,究竟是不是一种可取的办法?思考之后很多的球迷“恍然大悟”:原来,这几年来我们被媒体牵着鼻子走,已经失去自己的判断力了;原来,中国足球并不像媒体渲染的那么一无是处;原来,中国足球是更需要支持和鼓励,更需要光明和上进的。于是球迷们迅速“掉转枪头”,把一腔调怒火,开始朝“始作俑者”———媒体发泄了。目前网上流传着球迷总结的《足球媒体八宗罪》,罗列了某些媒体这些年来所犯下的错误,所造成的恶果和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虽然个别说法有些过分,但总体说来还是比较客观的,足以让媒体汗颜。 球迷不怒的时候,媒体鼓动着大家发怒,现在球迷终于大面积发怒了,事情就没那么简单了,它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现在的中国球迷已经过了一味迷信媒体的阶段,正在日趋冷静、理智和成熟,在任何关于足球的问题面前,他们都有自己的立场和评判标准,不会再因为媒体貌似客观的报道而失去自己的判断了。这种情况下如果媒体再动不动就以一副盛怒的模样引导球迷“同怒”,那最后被怒火焚烧的,就只能是媒体本身了。 所以,在2006这个不同寻常的年份里,媒体的当务之急,就是“制怒”,收起以往对中国足球“不共戴天”的“仇恨”和“怒火”,用一种平和健康的心态,乐观积极的手法,以鼓励为主,从“帮忙不添乱”的角度出发,去报道中国足球,这样才不会在决裂了中国足球之后,再去决裂中国球迷。 -忍———发酵不如缩水 在足球火爆的年份里,各大媒体不惜人力物力、不惜篇幅版面,给了足球最隆重的待遇。原本一周一期的报纸,改成一周两期、三期,天天出报的媒体则不断增加足球版面,从一版增加到两版、三版甚至五六个版,体育版很多时候几乎就成了足球版。短时间内还行,比如世界杯、欧洲杯、亚洲杯或国家队有重大比赛、联赛有重大事件这类足球“旺季”里,可以报道的东西多,撑得满版面。但足球也有“淡季”,哪可能一年到头随时有货真价实的东西去铺陈?这种情况下,“水货”就应运而生了:内幕、花边、球员教练的私生活、流言蜚语甚至假新闻,把一件小事炒得无边无际、有始无终,把一场比赛写出花来,从一句话从一百个角度去理解、想象和发挥……如此这般,版面倒是撑满了,但内容都是发过酵的,哄得了读者一时,却不能哄一世。 2006年中国足球虽然也有国家队打亚洲杯预选赛、中超联赛、中甲联赛等“传统内容”,但毕竟世界杯才是最大的热门,才更吸引广大球迷的眼光,世界杯那一个月里,国内足球理所当然地要为世界杯让路。而世界杯前后的11个月里,关于中国足球,媒体要做的,只能是“忍”:忍住寂寞,忍住冷清,忍住不被关注,宁可“缩水”,也不“发酵”。有多少事就报多少事,有多少内容就给多少版面。 “发酵”带来的后果已经不用再赘述了,把中国足球任意一件微小的事情无限放大,让本已混乱不堪的局面更加混乱不说,还让足球人跟媒体愈加生分,并且又得罪了许多花钱看新闻的读者,报纸也并不能多卖些出去,可谓几头受气,费力不讨好。因此,在新的一年里,忍着,与其“发酵”,不如“缩水”,平平淡淡才是真。这样,至少可以让足球圈内人觉得清净些,圈外人觉得真实些,说不定还能“因祸得福”,获得圈内圈外人的重新认识。 -忍———盲动不如冷静 四年一度的世界杯,是每个球迷的节日,因为可以趁机过足球瘾;对每个足球媒体来说,更是一个节日,因为可以在这期间大施拳脚,赚它个钵满盆满。 四年前的韩日世界杯,早在开赛前的几个月里,众多媒体就开始酝酿自己的“赚钱之旅”,实力强劲的独立支撑,家底稍薄的联手出击,周报都改出日报,日报都增加了特刊,都不把发行当回事,有些干脆白送报纸给读者看,不靠发行挣钱,靠的是广告。一时间众媒体个个摩拳擦掌,家家胸有成竹,都想在世界杯期间有一番大作为。 以当时北京几家报纸为例,据报道,世界杯期间《北京青年报》增加了8个版的“追球周刊”,其半版的广告报价是7万多元,加上其它的冠名栏目,有人乐观估计,世界杯给北青带来的广告收入不低于600万元。《北京晚报》为了弥补时间差,特意在世界杯期间推出《早报世界杯》,其豪华头版“每日一星”冠名费用为88万元,共36期;栏目特约冠名为20万元/个;“XXXX特约刊出”冠名为36万元/个……初步估算,世界杯期间,《北京晚报》的广告收入肯定不会低于700万元,很有可能领军北京报业市场。《北京晨报》世界杯期间则推出8个版的“烽报2002”,彩色整版的广告报价为12.8万元/天,半版为6.7万多元,1/4版为3.3万元。《北京娱乐信报》从5月23日至7月1日,共出版40期,每期16版,另外出版相当于4个版面的豪华版。《信报》的“世界杯特刊”的广告合作方案中有以下内容:总冠名:《信报世界杯特刊》总费用280万元(40天);特刊头版“最新战报”冠名8000元/期,共30期;“世界杯射手榜”冠名7000元/期,共30期。粗略估算下来,仅仅《世界杯特刊》的广告收入就将近600万元…… 这些只是2002年韩日世界杯开始前北京几大媒体的策划而已,至于世界杯后的最终结算,究竟各家媒体赚了多少钱不清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世界杯并不像预想中的那样好赚钱,赔了本的也并不在少数。四年前的世界杯有中国队参加尚且如此,四年后没有中国队参加的世界杯能为中国媒体带来多大赚头,就更要打一个问号了。 所以,在2006这个世界杯年份里,各大媒体要做的,还是一个“忍”字,忍着,稍安毋躁,冷静出牌。 -忍———争锋不如合作 2006德国世界杯对于地方电视台来说,也是一个“忍字当头”的年份,尤其是在“大哥”中央电视台面前,更需要小心谨慎,察言行事,理由很简单:世界杯在内地的转播权,早在数年前就被中央电视台独家买断,这块让每家电视台都垂涎欲滴的“大肥肉”,已煮在中央台这口大锅里。锅里有,碗里才有,地方台要想自己的碗里也沾点肉味,就必须得在中央台面前“俯首帖耳”,否则免谈。 虽然近几年已有个别地方电视台由于不服中央台的“霸道”作风,结成联盟揭竿而起,并在某些体育转播中与中央台分庭抗礼,上海文广集团甚至在中超转播大战中将中央台“击落马下”,但在世界杯转播这件事上,中央台还是毫无争议的权威,并且谁都知道转播中超联赛与转播世界杯根本不可同日而语,只有世界杯才能百分百地保证能为电视台带来巨额利润。 因此,在中央台的“大锅”里热气腾腾地冒出诱人香味的时候,地方电视台最好的办法,就是忍住所有的不快和不服,态度端正地围着锅边转,并且一定要离锅很近,否则,不但吃不到肉,还可能连香也闻不到。 报纸“忍一忍” 这是2005年6月28日,天涯社区里几个球迷对足球类报纸的一席评论。虽然是私人闲聊,不算“正经”意见或建议,但它毕竟是来自民间的声音。足球媒体2006如何“忍气”,或许可以从中获得一些思考。 Dbjlb:国青征战世青赛期间,倒克(劳琛)的xxx报可谓是名声大降,受到很多网友的炮轰,名气已大不如前。现如今中国的网民达九千万,这其中有部分是以前xxx报的读者,有了网络,人们自然选择了网络看体育新闻,又有多少人看纸质的xxx报? 风多:国足进世界杯,我买那期xxx报,平时上午10点可以买到的报纸足足等到了下午3点才买到……几乎所有人都想收藏那一期。 Dbjlb:那期本人已经卖给废品收购站,可惜了! Hbzboy: 说句实话,xxx报和xx报差不多,足球的东西太多了,我不喜欢。 用脚踢球:我是学生, 以前经常买报纸,现在有网络了, 不买了, 省点钱吧。 天下无不散只宴席:自从xxx报变得巨烂以后(一个星期发行N期?熏全是些口水文章)就再没买过。 蓝黑烟灰:只有坐火车汽车等超级无聊的时候才买报纸来看看。 长河落日圆:现在报纸太厚,价格又高,那么厚的报纸谁有空看完?我买报纸向来只看一半。 Chengyaoji : 做媒体,首先心术要正,如果为了抢夺发行量而仍掉良心和职业道德的话,我们老百姓真的没有必要再浪费那买报纸的钱了。 Reds2005: xx和中国足球一样地堕落了?熏搞得像是东北“大腕”们的代言人了!本人现在是有重大比赛时才买一份看看,当成纪念了。 来龙:一个星期发行两份以后我就再没买过XXX报了,就像《读者》一样,一个月也两份,就从那起再也没买过。都已经5年了。 Psdan:当年8版的时候,我还在上初中呢。内容超级多,广告几乎没有。一买回来就废寝忘食的看。想起来都特别的怀念。现在几乎都不看了,国内的东西太多,没意思,最后发现还全是假新闻。经常是某记者和某明星拍了张照片,然后一整版都是关于这张照片的。 别抢偶的麦克风:以前一周一期的时候,感觉真是好,几乎每篇文章每个字都要细读。后来改版,一周三期,版也多了,就没耐性看完。 ilygj:XXX报里XXX还不错,不过总是那个骂调,不知道什么才能让他满意!(杨 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