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浙江日报:金牌教头洪延庆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1月06日09:29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那时,马家军还是最辉煌的时候,有记者问马俊仁:“你作为中国田径的代表人物,还有佩服的人吗?”马俊仁不假思索地回答:“有啊,浙江的洪延庆。”

  洪延庆是浙江女子七项全能组主教练。七项全能是指100米跨栏、跳高、铅球、200米、跳远、标枪和800米。在田径比赛中,七个项目必须在两天内比完,两个项目之间最多间隔45分钟,没有超人的意志、体力根本难以承受。可洪延庆和他的女子七项全能组在全国一直
笑傲江湖。

  哭着练到底

  从开山弟子叶佩素、叶联英到马苗兰、丁莺再到今天的沈盛妃,每一代“洪家军”在赛场上都让对手有种生不逢时的遗憾。

  是她们特别有天赋?不是的。叶佩素是宁波镇海一个农家孩子,叶联英是上虞一名职员的女儿,沈盛妃也只是北仑梅山一个普通的海岛姑娘,马苗兰刚进队时连怎么跳高都不知道。要把速度、技巧、力量集中在一个人身上,使之成为出色的全能运动员,捷径只有两个字:苦练。

  每天早上四五时,七项全能的姑娘们就开始晨练了,一直要到天黑,有时晚上还得补课,一天至少要保证五个小时训练,“七项全能运动员被称为‘铁人’,就因为人家练一个单项,一天练上几个小时甚至一两个小时就够了,可七顶全能一个小时练一项也得练七个小时。运动负荷太大了。”洪延庆教练由衷感慨。他的魔鬼训练常常让队员们边哭边练。

  八运会前,洪延庆在省体委和田管中心的支持下,选择了淳安威坪作为训练基地。从威坪到淳安县城,要渡过千岛湖,摩托艇得开上一小时,经常一到晚上就停电停水,是个名副其实的山村。1996年11月23日,全能组首次拉进威坪进行为期10个月的封闭训练。大山里的村民没见过专业运动员,天天有二三十人围在门口看队员训练,可是,他们看一次哭一次。为啥?这些十几岁的女娃,跑着跑着就倒在了地上,同伴们七手八脚把她们抬开,自己接着训练。倒下的人休息几分钟,上场接着练,然后,又一个人被抬下了场。一次进行大运动量训练,好些队员没完成任务,洪延庆决定加罚跑跳各一组,几个队员哭着跑得累趴下,直练到太阳落山,而他丝毫不为所动。一旁看热闹的村子里的大娘看不下去了,纷纷为队员求情,可洪延庆真诚地对她们说:队员也是我的女儿,我也心痛,但没有加倍付出,怎么能得到冠军呢?

  练得这么苦,为什么不转行?还心甘情愿跟着练?2005年11月23日,已身为省体育局法规产业处处长的叶佩素请客,邀请了恩师洪延庆及在杭的师妹叶联英、马苗兰、沈盛妃、丁莺等人。席间,她解密了这个答案:“当初洪指导的训练太苦,是恨,后来得了金牌是爱,现在回想起来是感谢。”

  家在训练场

  七项全能组的辉煌,固然有队员的艰苦拼搏因素,但没有金牌教练员,也就不可能有金牌运动员。

  萧山训练基地运动员宿舍215房间,是洪延庆临时的家。虽然有私家车,从基地到家里只有20多分钟路程,可洪延庆还是喜欢睡在宿舍,“我喜欢有空就琢磨训练计划,这里适合静下心来思考。”

  某天,记者走进了这个小天地。门上、书桌上、台几上,随处是给队员开列的训练计划,目标、队员反应、注意事项,一一列得清清楚楚,宛如小学生的作业。书桌上的一堆瓶瓶罐罐引起了记者的好奇,粗粗数了数,竟然有二十多种,李奕舟说,这些都是给他准备的药,可他常常没时间吃。

  洪延庆伤病不少,跟腱断过,几次胃出血,还有风湿强直性脊柱炎。风湿强直性脊柱炎,医学上称为“不死的癌症”,洪延庆的病情已相当严重,脊柱完全钙化,不能转头,无法弯腰,止痛片得随身带。更要命的,风湿已转移到眼睛,过度紧张、劳累,虹膜睫状体炎就找上门来,医治不及时,就可能双目失明,1998年以来,他已住了五次医院。可只要出现在训练场,他就又叫又跳又跑,激情四溢,“他只要能站着,就绝不坐着;只要能坐着,就绝不趴着。因为他怕影响我们的训练效果。”沈盛妃由衷敬佩。

  李奕舟在小

冰箱上还找出了一大叠食堂饭票。原来,信奉时间就是效率的洪延庆,早饭经常只是冲杯咖啡,正餐呢,实在累得不想动了,就干脆不吃了。后来,爱人没办法,从家里搬了个电饭锅,于是,洪延庆就自己煮锅稀饭,吃上一天,把时间尽量挤出来休息一下,确保自己能以饱满的激情感染队员更加积极地投入训练。

  和队员同跑

  洪延庆与七项全能组结缘,纯属偶然。1974年,在金华体校当十项全能运动员兼教练的洪延庆被一纸调令召进了省体工队,备战三运会。洪延庆在上海体院学习期间就是个多面手,体操,是体院两届夏季运动会冠军;游泳、足球、篮球、排球……都很拔尖。有这么好的人才,为什么不试试组建女子五项全能组呢?大队领导当即决定,由运动员洪延庆兼任教练。一个星期后,洪延庆提出,要么专心做运动员,要么当专职教练,兼两样,一个也做不好。权衡再三,大队选择了后者。

  洪延庆凌晨4时就起床,逐个敲队员房门,4时半开练,至少要到7时半;别的队刚吃早饭,他们已大汗淋漓地回来了。4时半,训练房的门还没开,洪延庆就和队员们偷偷翻窗进去。

  一上训练场,洪延庆就忘了时间,不按时吃饭甚至不吃饭是常有的事。尤其是冬天,饭冷了,菜上冻了一层油,累得不行的洪延庆实在没胃口。胃病就这样饿出来了。半夜,经常肚子痛得难以入睡,有时在床上直打滚,只能跑到街上买包胃炎粉。9个月后,终于扛不住了,到医院一检查,胃出血三个“+”。

  洪延庆喜欢和队员打成一片。每周两次、每次十几公里的越野跑,他都亲自跟着跑。他说教练跟着跑的好处是能够掌握不同阶段队员的不同反应,并且能够鼓动队员的积极性。为了提高队员的速度,没有牵引器,洪延庆就用一条绳子把自己和队员绑在一起,拉着他们满场跑。叫着跳着练着,此时的洪延庆是个激情洋溢的教练。可晚上回到住处,手抖得拿不住钥匙。好不容易进了房间,衣服、鞋子也懒得脱,整个人虚脱得趴在地上就睡着了。

  教练的全身心投入,感动了队员,她们更加刻苦地训练,成绩突飞猛进。1979年四运会,叶佩素首次夺得五项全能冠军,从此,这块金牌就没有旁落过。

  企盼后来人

  如今,老洪已经63岁了,在他这个年纪,不乏一杯龙井、一个鸟笼,在宝石山上坐个半天,或是早晚锻炼锻炼身体,闲来逛逛公园的人。可洪延庆没有这样的“权利”,因为他的引退,将影响浙江田径训练和比赛的士气。

  “浙江的七项全能起步晚,基础差,目前,全省基层少体校只有不到10个人在从事这个项目的训练。我们的选材很难啊。”洪延庆无奈地说,现在的全能组,很多队员是从跳高、跨栏等单项转过来的,她们的基础非常薄弱,得一项一项教,耗费的心血可想而知。不过,他在乎的不是自己的辛苦,而是能为浙江田径出力耕耘的时间不多了,他着急啊,毕竟岁月不饶人。

  欣慰的是,小队员们也都继承了“哭着也要练到底”的全能组精神。顾碧威,

十运会跳高亚军,起初练跨栏的她,身体条件并不好,特别是协调性、柔韧性不足。洪延庆给她布置的训练内容,拉韧带成了家常便饭。每次,那种撕心裂肺的哭声让旁人也会禁不住流泪,但哭归哭,对训练任务顾碧威从未偷过懒,甚至还主动给自己“加餐”。而助理教练丁莺,也刚刚进行了教练员培训,为今后接掌“洪家军”做着积极准备。本报记者 李春 通讯员 许利芳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80篇。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