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足球》报:谁动了我们与足球的爱情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1月04日10:25 足球-劲体育

  2000年海埂春训的一个傍晚,一位母亲在环碧小墅里痛哭起来。这天下午,她的儿子被送到了辽宁队,检验过去两年在一家私人足球学校的培训成果。最后结果是,这个17岁的孩子不配做一个职业球员。当然,除开两年时间,这个家庭培养孩子的20万元也报废了。一位亲历此事的教练说,他再不愿目睹那样酸楚的场面。

  现在,这位教练的愿望居然实现了。全中国再难找到那样收益丰厚遍地都是的足球
学校,也更难有家长撵着孩子往足球路上跑。出生在格鲁吉亚的那位独裁者曾经说,如果死一个人是一个悲剧,死100万人只不过是一个数字。对于中国足球来说则刚好相反,失去一个球迷家庭的支持曾只是一个不值一提的数字,现在他们起码失去了100万——从而变成悲剧。2005年秘鲁世少赛上,记者和土耳其队天才少年沙欣在转机时聊天,他惊叹中国的巨大人口数目,而他不敢相信,中国国少是从不到200名适龄球员中选出来的。1994年到2000年的职业足球狂潮之后,中国足球人口锐减,2002年参加世界杯仅是回光返照。此后,英超意甲西甲德甲还是第一词汇,但足球不是,中国人对足球的爱情过期了。只剩下一个甜蜜设想:假如手机短信早生,1995年的中国俱乐部会不会富裕得可和拜仁匹敌?

  流行可以喧嚣一时,传统才能光华永驻。那些能够永远保持第一水平的运动才是能持续发展的传统,

乒乓球之于中国,仿佛篮球之于USA。此外的流行根本无据可考。或者可以这样说,1994年职业联赛能够异军突起,和孩提时列位偶然玩弹弓,偶然又对烟盒爱不释手一样没来由。中国第一代职业球员入行时,从来都没有想过可以做“人上人”。魏群说,当时踢球,家长不过是想孩子退役了,能得到安排工作的待遇。“有个工作”原先意味着很多好处,说难听点,假如赌博被抓住,估计会比无业同伙轻判两年。

  时过境迁,现在中国家长不愿意把孩子往足球路上赶——这是本报对青少年足球调查后所得出的论点。论及原因,他们有些简单地说,“负面新闻太多了”。精确地说,是“负面”而不是“新闻”太多了。受贿、黑哨、假球,放荡不羁的生活……比如随便给一百元小费——没准仅仅因为“冰块足够冰”。直到2000年,还有一些人在使用蓝色老版一百元人民币,那是过去没有花完的现金,索性有人后来干脆把这样的钱叫做“职业足球”。如果你是家长,会把自己的孩子送到那样的染坊里去吗?

  这是足球退烧的缘故之一。更糟糕的是,原先丰厚的收入也在逐步消退,最近几年已经出现了大幅度跌落,并且在足球狂热时期罕见的“下岗”也如影随形。也就是说,即使家长们能够管好自己的孩子,真能踢出来,他们也拿不到那些大把大把的蓝色“职业足球”。与此相反,培养一个球员比培养一个高级知识分子花钱还要多,承担的风险包括随时伤病“夭折”、职业足球的萎缩……普通人又怎么能够忍受这样无休止的等待和“自虐”?这些最新情况,职业球员和职业经理人都心知肚明,可以预计,圈内一度盛行的子承父业将胜景难复。

  联赛和国家队的良好运转才能吸引大众和青少年的爱好,而没有后者的倾力投入,联赛和国家队又无法取得成功。这是个两难命题。何况,就是德国这样注册球员超过500万人的国家,其联赛和国家队成绩都下滑了数年。这样不符合中国人思维的“赔本买卖”如何能心平气和折腾下去,实在是令人头疼欲裂的问题。去年10月27日巴黎爆发的骚乱,正是北郊克利希一群少年踢完球回家路上引发;再往前,绑架日本驻秘鲁使馆官员的恐怖分子也因踢室内足球而就擒……他们的历史仿佛注定总和足球并行,而足球在中国历史上,时有时无,可有可无,若有若无。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010,000篇。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