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体育日报:机械成就人性--评德国世界杯用球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1月01日14:56 东方体育日报 | |||||||||
一个更乖巧的足球——对于所有人而言,这都应该是个好消息。盘球大师们可以更得心应脚地玩转“牛尾巴”或“马赛轮盘”,任意球专家可以划出更精确的“圆月弯刀”,射手可以更准确地控制发力和角度,甚至热衷高举高打长传冲吊的人们都得以更准确地“接机”……连门将都可以喘口气,他们能够更“循规蹈矩”地选择落点和扑救方式,而不用担心皮球自说自话拐弯抹角。而裁判更是少操一道心,虽然电子芯片用球仍未正式启用,至少“团队之星”能够在相当程度上减小争议球出现的概率。
皆大欢喜?问题来了:比如,如果回到2002年,小罗用“团队之星”踢出的吊射,是否还会那么诡异?西曼还会否成为受害者?又比如,过于循规蹈矩的皮球,会不会让足球就此失去最大的魅力——悬念和偶然性?那只机械脚,莫非要成为足球的终极发展方向? 事实上,这注定只是杞人忧天。就像科幻小说巨匠阿西莫夫说的那样,最大的机械性恰恰能够成就最大的人性:在最大限度地排除来自皮球本身的偶然性之后,球员获得了更多的控制权,势必亦将承担起与之相应的更大的责任。 “以后,如果贝克汉姆踢飞了任意球,那是因为他犯了错,而不是皮球犯了错。”一位研发中心工作人员半开玩笑地说道。当玩笑演变为事实,必然性回归到皮球本身,悬念和偶然性则尽数归还给球员们的头脑和双脚,我们或许真的将看到更为人本的足球。“团队之星”的诞生,或许正预示着这样的方向。 “没有不可能。”人们如是说。不可能是一种观点而非事实,同样地,超越不可能的,是人力创造的人迹,而非雪泥鸿爪的神迹,更不是来自一个球压下降或是突然变成椭圆形的皮球。六个月后的德国,我们将不难发现,足球更“乖”了,也更“野”了,而“没有不可能”的例子,不减反增。 是呵,还有什么,能比人类本身更不可预测的呢?今年夏天,我们将看到更多美妙的创造,还有那些同样美妙的,人性的错误。 作者:麦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