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济南时报:“大头”的多事之秋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2月29日08:02 济南时报

  1998年,东北男孩第一次来到深圳。他在贪婪地呼吸着南国温润空气的同时,也在忐忑地面对自己的足球人生。亮相战,他就“贡献”了一个乌龙球。走下赛场的他有些懊丧,更多的是惴然。他向每一个老队员都毕恭毕敬地问着同一个问题:“哥,你说我踢得怎么样?”

  2005年,他开着宝马跑车,出入深圳最高级的娱乐场所;他在深圳最具小资情调、
当然也是最贵的片区买了豪宅;他成为国家队的主力,他甚至几度在中国足球岌岌可危的时候扮演英雄角色;他拥有很多疯狂的追星族,在非足球领域也拥有了一定地位(深圳市政协委员)。他有资格、也有霸气对任何一个队友呵斥:“你这球是怎么踢的!”

  这就是李伟峰的7年,他成功地从一个青葱少年,成长为举足轻重的球星。而这7年间,从来没有哪一年像2005年这样,让李伟峰伤透脑筋。在这一年里,他无数次面对艰难的选择——爆发还是沉默?积极还是消极?温顺还是暴烈?最后,他决定离开。

  队长袖标:

  戴上还是摘下?

  其实如果一切顺利,李伟峰应该在2005赛季开始前就离开深圳了。他和上海申花两厢情愿的“联姻”,因为足协限定中超球队国脚数目而夭折。这个意外,直接导致了李伟峰2005年的尴尬。球队内忧外患,他去意已决,但是由于合同迟迟得不到落实,他还是只能留下。“难受”的李伟峰只能用一个决定来表明自己对于现实的不满——拒绝再当队长。

  李伟峰的这个决定,是出于对俱乐部动荡的无声抗议,还是一种自我保护?谁也说不清楚。反正从2005赛季第一场中超联赛开始,“大头”的胳膊上就没了那个袖标。自朱广沪入主深圳队后,李伟峰就是深圳队的队长。他的队长生涯,恰好暗合了深圳队从保级走向辉煌的历程。或许是预见到了深圳队2005赛季的一泻千里,或许是不愿再背负这个沉重的担子,李伟峰选择了退出。“我再也不会当深圳队的队长了。以前我当队长,是因为我希望能够更多地为队员说一些话,但是现在,我说话的权利没有了,所以再当这个队长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我现在仅有的愿望就是,希望在深圳人的心目中,他们能够认同我这个队长在过去五六年间的表现。”李伟峰的这段告白里,已经有着浓浓的别意。

  即便如此,人们还是没有想到他会如此决绝。2月的A3联赛,在对阵横滨水手一役中,戴着队长袖标的李毅被罚下场。走出赛场之前,李毅习惯成自然地将队长袖标交到了李伟峰手中。李伟峰接了,可是随即,他就像扔出“烫手山芋”一样,将袖标给了张永海。那接过袖标又交出袖标的一刹那,是不是“大头”内心挣扎的写照?此后,深圳队曾经出现过一场比赛换了N个队长的“闹剧”,可是即使在那样的情况下,李伟峰还是一次次推开队友递来的队长袖标。

  之后无数次面对记者的敏感问题时,李伟峰都会用一句话来应对:“这个问题你不要问我,还是问队长去吧。”调侃之中,有些许的落寞和难言的无奈。

  球队危机:

  出头还是躲避?

  其实,交出队长袖标不过是个信号。在那之前,李伟峰已经打定主意——2005,我选择低调。

  新赛季合同迟迟不落实、俱乐部的“限薪”政策、球队训练条件差、奖金许久不见踪影……这一切,李伟峰不是没有怨言。有一段时间,他见到熟悉的记者就倒苦水,但是李伟峰始终把握着那个“度”——苦水只限于“内部交流”,争取媒体的最大同情,但是绝不能惹是生非。

  9月1日,深圳队出现了历史上第二次罢训事件。除了外援,队员们都没有参加正常的训练。但是在这样一个心照不宣的事件里,李伟峰还是竭力亮出了置身事外的态度——全队当中,只有他在事前递交了请假条。也就是说,他的不出现是有正当理由的,是和“罢训”无关的。事后说起那时的处心积虑,有记者跟李伟峰打趣:“你太‘贼’了。”李伟峰只是笑笑,不置可否。

  熟悉深圳队的人都会记得,李伟峰曾在球队的多个“历史关头”充当了“急先锋”的角色。但是2005年,李伟峰不再出头。他选择躲在别人的身后,躲在是非的远处,静静地旁观。甚至在球队的多场重要比赛中,“有伤在身”的李伟峰都选择作壁上观。

  球场风波:

  老大还是球霸?

  2005赛季中超第二轮,深圳队和重庆队的比赛中,在球已完全出界的情况下,李伟峰突然伸出右手,对着重庆队后卫吴庆右脸就是一巴掌;第四轮客场对山东,李伟峰情急之下掐队友陈永强脖子的照片,成为第二天各地媒体体育版的头条;8月10日的足协杯,李伟峰在失球的情况下,大声斥责张永海、马里科等队友……

  这一幕幕闪过,恐怕所有人都会联想起2005年中国足坛那个流传甚广的新生名词——球霸。“球霸”是迟尚斌和球员矛盾的产物。当时,深圳队球员因为对主教练迟尚斌不满而采取了一系列行动,最终大迟和他的教练组黯然离队,董事长杨塞新请辞……然而,一切并没有结束,迟尚斌随后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和董事长杨塞新一道炮轰球队大佬,并给那些球队大佬定性为“球霸”,即:具有操控球队比赛的输赢,操控主教练的去留,甚至操控总经理乃至俱乐部高层意志能力的大牌球员。毋庸讳言,其矛头直指李伟峰。戴着“球霸”这顶帽子,李伟峰的日子必须更加小心翼翼。无论是在场上招呼队友补防,还是场下和队友一起吃饭,李伟峰都脱不掉“球霸”的干系了。此后,因为在

东亚四强赛上得到红牌,李伟峰又被足协某领导斥为“痞子”。处于风雨飘摇中的李伟峰一时间负面新闻不断,不得不通过一封“公开信”道歉。

  喜欢李伟峰的人,是真喜欢。从身体条件、防守经验、头球绝活等角度说,李伟峰的确独领风骚。况且,球队的后防中坚必须有点强硬、有点霸气;讨厌李伟峰的人,是真讨厌。在他们看来,这种神经质、冲动型的队员不适合当核心。心理如孩子般变化莫测的他,在一些重大比赛中,既可能成为巩固球队后防线的一把铁锁,也可能成为瓦解球队整体部署的一枚定时炸弹。

  李伟峰就是这么极端,你很难界定他的指点江山是霸气十足还是颐指气使。而“大头”本人,对于“球霸”这个称号也已经能够处之泰然了。或许,他面前更加现实的问题是:换了新东家后,他该如何面对从“球霸”到“外来户”的落差?

  面对记者:

  克制还是肆意?

  在深圳队,杨晨面对记者有理有节非常配合;李毅心直口快,一句“我的护球像亨利”,让他当了一年的笑柄。那么李伟峰呢?“我既不会像李毅那样嘴上没有把门的,也做不到杨晨那样的好脾气。”于是,李伟峰每每面对记者尖锐的问题,都要做“克制还是肆意”的选择题。

  浸淫足坛这么多年,李伟峰其实早已在对待媒体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即使在“迟李党争”如火如荼的时候,李伟峰也没有说出一句授人以柄的话。但是在李伟峰的内心,克制与冲动、理智和鲁莽一直是无法调和的矛盾。这绝不是周伯通的“双手互搏”,因为这不是李伟峰本人能控制的情绪,而更应该贴切地形容为令狐冲身上的八道真气。这些“真气”横冲直撞,既能对敌人形成可怕的杀伤力,也会随时做出一些伤害自己、伤害别人的行为来。“著名”的辱骂记者事件就是例子。当时,李伟峰正值2005年最黑暗的日子。在东亚四强赛得到红牌和停赛处罚,刚回到深圳,“体育总局建议足协追加处罚”的消息又不期而至。心烦意乱的李伟峰在足协杯赛中,先是在场上与队友起争执,接着又在赛后与一位深圳电视台记者起冲突。当记者就足协处罚一事向他求证时,李伟峰脸色大变,对着平时称兄道弟的记者怒吼:“滚!”他怒不可遏爆发的一瞬被那位记者手中的摄像机一一记录。事后,李伟峰没用多长时间就琢磨出味儿来了,他马上向记者道歉。在那盘录像带被若干媒体极力争夺继而“洛阳纸贵”的时候,李伟峰终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惊出一身冷汗的李伟峰暗下决心,今后要努力让自己学得更加圆滑、玲珑一些。但是如果那一幕重来,李伟峰就能够微笑着对记者说“对不起,此事我无可奉告”了吗?那样的他,还是李伟峰吗?

  场内场外:

  敬业还是逍遥?

  无论对李伟峰的为人有多少争议,但所有人都无法否认一点——在训练场上,李伟峰很主动,很敬业。留洋英国的那一段时光,是李伟峰不愿回首的黑暗日子,但是那段经历至少让李伟峰学会了如何做一个职业球员。2005赛季,深圳队浪费了太多时间在场外的斗争上。出于对迟尚斌的抗拒,球队的训练很长一段时间不系统。直到现在,明眼人还是能看出这支球队骨子里的羸弱和透支。然而即使在最动荡的日子里,李伟峰都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这一点,李伟峰比谁都看得明白:“天助自助者,我荒废了训练,毁的是自己。”

  训练场上,李伟峰一丝不苟地和自己较劲;但是走出训练基地,李伟峰选择了一条和队友不同的生活轨迹——

  作为深圳市十大杰出青年,李伟峰不仅正式调入户口成为“深圳人”,而且还在5月成为深圳市的政协委员。当时“球霸事件”正沸沸扬扬,李伟峰以西装笔挺的形象出现在深圳媒体面前,似是对流言蜚语的一种反驳。他参加了深圳市政协四届一次会议,还就球队的诸多问题提出了提案。

  作为著名球员,李伟峰得以成为天津某保健品有限公司的董事。他的专卖店在深圳连开两家,他还将价值300万元的产品赠送给球队,在深圳队无米下锅的情况下,这被看作是“第一笔赞助”。

  政客?老板?这些当然不是李伟峰生活的主要基调。但是“大头”说,他至少明白了一点,那就是“我的生活里不是只有足球”。

  现在的李伟峰迷上了

高尔夫。闲暇的时候,他会约上三五好友,去深圳的各大高尔夫球会挥杆。当被问及水平如何时,李伟峰说了一句实话:“我发挥好的时候水平还行,但是我最大的问题是太不稳定。我也说不准,自己什么时候能打好,什么时候就是一塌糊涂。”

  一语成谶。没错,这就是李伟峰了。 (特约记者 鹏客)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200,000篇。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