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工人日报:花样滑冰 都灵夺金有点难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2月20日14:57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由于申雪赵宏博近几年在国际大赛上的出色表现,花样滑冰被看做是2006年都灵冬奥会中国代表团金牌“新的增长点”。然而,随着18日2005年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在日本闭幕,现实似乎在提醒国人——

  自从陈露1998年长野冬奥会(女子单人滑铜牌)退役之后,双人滑便成为中国花样滑冰的擎天柱:申雪/赵宏博2002年摘取盐湖城冬奥会铜牌后,在2003年、2004年连续夺得两届
世锦赛双人滑冠军,2005世锦赛亚军;庞清/佟健和张丹/张昊分别取得了今年世锦赛铜牌和第五名的好成绩。双人滑的集团优势被人们寄予厚望,并被延伸为2006都灵冬奥会上中国队的新的夺金点。然而,2005年的 短短半年时间,接连的“意外”给中国花样队夺金之路洒上了阴影。新规则触及中国编排软肋刚刚结束的2005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是国际滑联2005赛季的最后一项赛事,参赛者为本年度6站系列赛事的前六名获得者,因而也可以看做是都灵冬奥会前的一次摸底战。在双人滑项目中,除了中国的申雪/赵宏博因伤未参赛外,其余世界顶尖高手如俄罗斯的2005世锦赛冠军托特米安妮娜/马列宁、2000年世界冠军帕普洛娃/蒂洪诺夫以及新秀奥伯塔斯/斯拉诺夫,中国世锦赛铜牌获得者庞清/佟健、今年世锦赛第五名张丹/张昊以及德国组合萨普申科/斯托尔科维等悉数登场。年轻的中国组合张丹/张昊凭借高难度的技术动作最终摘取了一枚银牌。

  纵观

总决赛,中国选手庞清/佟健状态不好,失误连连,最终名列第六;而年轻组合张丹/张昊目前处于快速上升期,不仅实力已经超过了师姐师兄庞清/佟健,而且技术难度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在今年花样滑冰大奖赛美国站、日本站的比赛中,他们凭借高质量的技术动作获得冠军。在总决赛自由滑中,他们的技术水平得到了69分,高出冠军托特米安妮娜/马列宁6分多,让他们与冠军擦肩而过的是他们的节目内容分,比俄罗斯选手少了8分多。

   花样滑冰是一项融技术和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竞技体育项目。为了使比赛更公平、公正,国际滑联今年将量化标准更加细化,由原来的三级定为四级标准。

   在谈到张丹/张昊表现力、音乐编排等方面的情况时,冬季运动管理中心花样部主任王玉民告诉记者:“国际滑联在编排上也定为四级,张丹/张昊的编排方面有差距,三级多,而俄罗斯选手编排四级多,这一方面是我们编排方面对规则的理解有偏差,同时也有完成的问题。好在我们还有时间。”

   由于本赛季是国际滑联推出新规则的第一个赛季,我们的技术等级、编排定级都是要通过赛事来得到验证。而得到验证以后,距离冬奥会开幕已经不足两个月了。张丹/张昊即使重新进行编排,其高难度动作及艺术表现力是否能够得到裁判的认可,是个未知数。按以往的经验,编排难度的提高绝非三五个月可以完成。赵宏博受伤

中国队伤筋动骨

   中国双人滑的三对选手中,申雪/赵宏博是夺金希望最大的一对。不论是技术难度、艺术表现力还是裁判的认可度,他们的综合素质最高。在摘取了2002年大奖赛总决赛冠军后,又连续摘取了2003年、2004年两届世锦赛冠军,今年的世锦赛上由于短节目的失误,与冠军擦肩而过。尽管如此,他们的实力依然不在俄罗斯选手之下。但是,正当他们全力备战冬奥会时,今年8月6日的训练中,赵宏博右脚跟腱断裂,3个月无法上冰,目前虽然已经恢复训练,但根据医生的建议,明年一月才可以进行跳跃训练。

   通常情况下,备战奥运会这样的大赛需要半年时间,在距离大赛开幕还有一个月时才能够正常训练,其训练质量与对手已经不在一个层面上了。此外,一个赛季没有参加比赛,比赛的能力问题、节目编排是否得到裁判的认可等问题都悬而未决。相比之下,俄罗斯金牌组合托特米安妮娜/马列宁今年表现相当稳定,获得世锦赛冠军后,又连续在系列大奖赛俄罗斯站、法国站以及总决赛三站国际比赛中登顶,尤其是在节目内容分方面,远远高于各国选手。

   尽管教练们为申雪/赵宏博想尽办法,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辅助训练,他们自己也正全力以赴地为其冬奥会冠军梦想拼搏着,但是客观地讲,让停止三个月,真正备战训练不足两个月的选手登上奥运会冠军领奖台,的确有些苛刻了。

   在花样滑冰四个比赛项目中,冰舞项目从来就是中国队的弱项,至今依然未有太大起色;女子单人滑,在陈露退役之后已沦为三流水平;以李成江为代表的男子单人滑已经进入世界前六,但是随着冬奥会的临近,瑞士、加拿大、美国、日本、德国新秀的迅速崛起以及世界名将、俄罗斯的普鲁申科的良好状态,李成江要想在冬奥会上进入前六实属不易。因此,都灵冬奥会上,中国军团要想在花样滑冰上夺金,除非奇迹出现。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00,000篇。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