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新华网:孙英杰事件的反思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2月18日14:46 新华网

  新华社记者杨明

  扑朔迷离的“孙英杰事件”如今终于揭开迷雾。哭成泪人并高喊“冤枉”的孙英杰,在法庭上证明了自己的清白。当“下药者”于海江主动伏法,站出来承认自己愚蠢行为的同时,孙英杰从万夫所指的耻辱柱上得已解脱。这个离奇而诡异事件的发生和演变,的确令人匪疑所思,其中有偶然,也有必然,值得人们深刻反思。

  就事件的表层看,法庭虽然找回了孙英杰的清白,证明了她并非主动服药,但判决的结果却无法更改孙英杰尿样的成分。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知情还是被蒙蔽,按照兴奋剂处罚规定,孙英杰这位有望夺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马拉松金牌的选手,都很难不受到禁赛的严厉处罚。也就是说,即便于海江的坦白和整个事件的经过完全是事实,孙英杰也只不过是挽回了颜面,但依然会受到处罚。

  就事件的深层分析,我们不得不触及到复杂的人性和社会层面。据各方信息透露,本案不属于恶意陷害栽赃,投药人于海江初衷想“帮忙”,得知孙英杰马拉松后累倒在地,于是,偷偷将自己服用的“强力补”胶囊放入孙的饮料中。这种“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愚蠢行为,最终帮了倒忙。应该说,在当今光怪陆离的社会现实中,这只是所有离奇故事中的一个。读后,令人摇头皱眉的同时,不免生出许多忧虑。像于海江这样毫无法律观念、缺少文化但又带有某种农民式狡猾的人,在我国运动员当中,并不罕见。假如整个事件没有杜撰,这件事说明了什么?

  首先,此事说明在我国练长跑的运动员中,有不少人出自农村,文化欠缺,对法律和法规毫不知晓,或者是知晓后也视同儿戏。我国田径长跑界,历来是兴奋剂的重灾区,历史上发生过不少被查出或受国际重点怀疑的选手和教练员。这个群体多年来重复着师傅带徒弟,不讲究科学训练,把“一天一个马拉松”这种完全不讲科学的手段当作《圣经》对待的传统。

  另外,此事还说明不少运动员把全运会当作获取奖金和捞取名利的机会,且为此不择手段。于海江不但自己服用兴奋剂,而且还自作聪明地给孙英杰“下药”,东窗事发后又够“哥们儿”地出庭认罪,这种既损人又害己的方式令人惊讶。于的“下药”属于个人行为;我国体育界还发生过不少“组织”或教练员给运动员“下药”的现象,这种行为更隐蔽、危害更大,也最值得警惕。(完)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