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东方体育日报:自己事自己办 申花艰难选择值得赞许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1月11日08:09 东方体育日报

  体育界有句行话,叫做“中国人自己的事情,还要靠中国人自己解决”。在中国体坛“奥运战略”的指引下,不少弱势项目都采用了“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但不少成功的实践证明,洋务运动过后,最终还要靠中国人自己来完成革命,取得突破。

  申花俱乐部的这次艰难选择,最终还是把着眼点放在了对本土教练的培养和使用上,值得赞许。像换教练这种大事,特别是要换掉一个拿到亚军、完成指标的教练,能够保持
球队一年来出现的稳定的大局,也很不容易。

  有说,

申花“换教练就像换袜子”,话虽刻薄,但也不无道理。在申花足球的历史上,在和大连实德的竞争中,申花队在选择教练的长远计划上的确做得还很不够。职业化以来,除了前三年根宝大帅让球队保持稳定外,后来几乎每年都是一张新面孔,2004年甚至历史性地达到一个赛季换了四张面孔的地步,球队的好成绩和战斗力从何而来?球员的适应性和稳步提高又从何谈起?

  应该说职业化之初,申花俱乐部在对洋教练的追求上,符合“请进来、走出去”的基本原则,毕竟中国足球的层次还相当低。但是洋教练本身也存在变数较大、难以掌握的问题,尤其是在适应中国特殊的国情方面肯定会有较大困难,因此培养和锻炼自己的教练才是真正的出路。

  吴金贵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自从1996年起,他在申花辅佐了多位洋帅,本身又有

留学、语言和年轻等多重优势,在2003年已经取得了一次巨大的成功。同样是一个
上海人
,朱广沪目前的角色也极为类似,他在深圳队和国家队取得的成绩也印证了这么一个道理,中国足球需要洋务运动,但归根到底还要靠中国人自己来解决问题,只有中国教练才更能适应中国的国情。

  其实,在我们的近邻日本,职业足球的蓬勃发展也经历了这么一个阶段。记得90年代日本的J1和J2联赛,一度达到了只有一家用本土教练、其他都是外籍教练的“盛况”。但是那个时候基本上每个俱乐部都会在外籍教练身旁安排一个年轻的本土教练当助手,直到现在,留在日本的外籍教练已经越来越少,大多数职业队都开始重用本土教练。

  足球说到底也是一种文化,要想完全超越东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差异显然是不可能的。吴金贵这次出山,看上去好像是对两年前“楼吴之争”的一种回应,是过去历史的选择;但我更愿意把它看成是一种未来时代的选择,既要吸取过去内耗严重的教训,更要放手培养我们自己的年轻教练,多给他点时间,多来点中西合壁的创新、惊喜。

  作者

  :杜旻(来源:东方体育日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950,000篇。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