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颜强:商赛如此沉重 何苦来哉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7月27日10:26 体坛周报

  皇马在骂声中仓惶东窜,曼联排出最强阵容,工体上座率仍不过六成,真正购票进场的恐怕只有五成,据说王俊生在南京策划的国际赛事更是暴亏上千万……尤文图斯行至香港,望京兴叹而提前打道回府,巴萨去年在上海面对寥寥八千观众,颜面尽失,至今不敢逾雷池,八月初只能偷偷造访澳门。再加上AC米兰的沪上失败之旅,中国大陆,这块被认为最具备开发潜力的足球市场,一个夏天竟变成了商业赛事的泥潭。

  是商业赛事不再适合中国足球市场,还是中国不具备职业足球市场的商业开发潜力?中国媒体的统一论调是——商业赛事惨败、商业赛事不赚钱、公众舆论对商业赛事不满……然而到中国来淘金的欧陆豪门,离去时大多都会满意。我想当皇马曼联回到欧洲时,肯定会宣称他们的中国行大获丰收。从俱乐部角度看,这也是事实,合同中规定好的该赚的钱,他们早就拿到手里了,而且去一趟中国,多少也提高了俱乐部知名度,对吸引未来赞助商只有好处。他们没有什么可抱怨的,因为他们的目的很纯粹,就是来赚钱。

  对商业赛事的悲观态度,主要原因是中国承办商可能出现的经济亏损,以及媒体对比赛现场低迷人气的失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我们还不能用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态去玩足球,即便是纯粹的商业比赛,工体现场也会有人疯狂地喊道:“把丫腿踢断了,看他还NB什么!”——如果这样的观众也是来娱人娱己的,那中国足球真是没戏了。

  足球在中国是什么?至少目前还不是一种大众娱乐方式。香港球迷看曼联比赛,他们是在欣赏,在投入地玩味这项运动带来的乐趣,他们能自得其乐,而现时的中国足球给球迷带来的内容,根本没有那么纯净。虽然是老调重谈,可我们无法忽略中国足球还没有形成一种文化氛围的事实。看球本来就是为了找点乐,然而我们似乎忘记了足球最原本的性质。如此沉重,何苦来哉。

  所以即便是面对商业赛事,中国人的眼光却不够商业。人家既然是来赚钱的,就别把他们当作是白天使或红魔鬼。他们来赚钱,我们看他们是为了赚乐子,大家都轻松一下,给烦闷的夏天填充一些新色彩,如此而已。用那种自卑又自大的心态去看待商业赛事,恐怕是最可悲之处:面对豪门,我们首先自卑;对方搔首弄姿,给你点甜头,就受宠若惊;一旦对方摆摆谱,立即怒不可遏,觉得被欺骗被羞辱。甚至该怎么去看待纯做秀性质的商业赛事,我们对自己的需求都没有明确的意识。如此迷茫,何苦来哉。

  国内足球环境的恶劣,也是扭曲中国球迷心态的一个因素。假球黑哨横行,球迷受到的打击最大,潜意识里都对这项运动绝望了,即便是皇马曼联米兰这些顶级豪门来访,大家兴趣都不如以往高。骨子里的阴谋理论更是四处蔓延,包括对曼联香港赛事和北京赛事的结果,我在工体里都听到了“赢球输盘”和“赢球赢盘”的调调。我们什么都在怀疑,我们个个都在愤世嫉俗,而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商业且功利的。如此执着,何苦来哉。

  商业赛事在这个夏天的失败,跟承办者的运作水准也有着极大关系。皇马在2003年夏天大获丰收,和来华之前贝克汉姆惊人的转会事件大有关联,弗洛伦蒂诺的“银河舰队”浪漫主义还没到黔驴技穷的地步。今年夏天,各项商业赛事,承办者背景复杂,有官方出面承办的,也有IMG这种国际体育经纪公司的项目,还有高德这种本土体育经纪公司的策划。大家目的相同,争夺着同一个市场,但推广手段和给球迷提供的服务却千差万别,甚至有相互拆台的嫌疑,直接导致了商业赛事市场混乱。皇马和曼联北京赛事只相隔三天,本身就反映着对整体商业赛事市场管理仍属于一片空白。如此业余,何苦来哉。

  商业赛事变成鸡肋,既不是中国球迷对高水平球队和赛事的审美疲劳,也不是这个巨大的市场缺乏足球商业潜力,而是因为中国职业足球市场实际上还处于业余阶段。调整好心态,规范好市场,最重要的是,让国内足球走上健康发展正规,商业赛事市场才有可能重新活跃起来。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颜强新闻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