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报:知识决定命运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6月29日00:30 竞报 | ||||||||
郎平以美国队主教练的身份回国比赛。这件事不仅在中国反响巨大,在美国也掀起了波澜。在接受采访时,郎平透露,美国大报《今日美国》对这一事件进行了大篇幅报道,他们对中美文化交流更感兴趣。 21世纪,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迅猛,而体育的无国界交流显然走在了世界的前沿。走出去、请进来,在中国体育界已经进行了十几年。这是我们吸收养分的过程,同时也是融
比如郎平,她很早就进入了西方社会。虽然她有足够的体育名望和技能,但很多新元素也不得不让她去重新学习和适应。郎平说,排球在美国并不受重视,因此要习惯寂寞;美国人更在意自我价值,而崇尚团队的中国人铁榔头,也需要去适应这些文化背景。 对郎平来说,她有机会更多地去接触异域的人文环境,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去感受全球化的进程。而那些依然留在国内的教练和运动员,实际上也无法摆脱这种趋势。那么,在缺少社会学堂的情况下,就必须通过不断的知识更新去跟上形势。 这两天,关于中国体育人学知识的新闻不断———刘国梁在上海交大苦修“人力资源管理”;棋后谢军拿下了“心理学”专业的博士学位;而在国家体育总局,一干知名或不知名的教练和运动员开始学习疯狂英语。 知识如果能够为运动员今后发展所用,这当然是最理想的结果。但即便将来无法专攻,其所学也会丰富运动员的人生,帮助他们从更多的角度去看待所经历的一切。而且,现在书本上的知识,已经不再是一家之言,而是全球知识体系的精华。所以,对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强的体育来说,多学点知识总是如虎添翼的事。 其实,关于体育与教育的结合也在中国体育界争论了很长时间。对每个人来说,每天的24小时都是公平的。要想在某个领域取得成就,那就必须在其他领域做出牺牲。因此,要想学到些体育以外的知识,就需要发挥体育人的主观能动性了。 可惜的是,还有很多从事体育的人没有意识到知识的重要。不然,也就不会有年纪轻轻就对教练动粗的野蛮行径了。这种无畏,完全是无知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