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熙东:换个思维换个活法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6月24日07:20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 ||||||||
中国青年队壮别了世青赛,没有悲哀,只有遗憾;没有窝囊,只觉可惜。假如克劳琛早10分钟换上董方卓,假如规则没有改变,对方第二个进球就可能无效,假如90分钟时陈涛被对方放倒在禁区线上,裁判给了任意球…… 假设仅仅是假设,现实是无法更改的。不如认真研读一下比赛的过程,您就会发现,国青队输给德国队不能全怪命运。而是输在中、德两国足球底蕴的差距上,它表现在对规
从比赛的结果来看,本届国青队与上届国青队一样,都是止步于16强。但仔细研读过程,二者就有了本质的不同。本届国青队在荷兰的表现,给人印象最深的转变是“解放了”。在赛场上他们那奔放的身影、挑战的欲望、张扬的个性、即兴的发挥,表明了他们是一群自由的、快乐的、富于主动精神的年轻人。而不是过去那种被人牵线于手中的木偶,只能呆板、机械地完成简单套路的重复。 正是因为挣脱了枷锁、解放了身心,国青小将们对竞技足球的理解也顿开茅塞。在场上传跑自如了,接应点多了,进退有序了,攻防转换节奏快了,敢拿球、敢做动作,创造力丰富了,果断多了,犹豫少了。不像过去,球到自己脚下,就像怕被蜇着似的,赶快传给别人。 因解放而发挥,因成功而自信,因自信而从容。这样一种良性循环,使他们面对任何对手都一如既往,没有以往中国足球的大起大伏,只有快乐的享受和给中国足球带来的鼓舞与希望。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就发现,1985年这批孩子,生就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认识足球就是欧洲五大联赛,他们形成的观念别人是改不了的。也正因为此,国青队才得以自我解脱,放飞精神,踢出漂亮球来。 如此看来,真正该脱胎换骨改变自己的是中国足协的各级领导。因为你那套陈旧的东西被孩子淘汰是进步;而孩子们被你淘汰则是时代的悲哀。毕熙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