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克劳琛在质疑与赞美中潇洒着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6月20日15:29 半岛都市报 | ||||||||
克劳琛这个名字注定会成为中国足球历史上的一个另类:无论他带队成绩如何,关于他身上的争论就从未停止过,即使现在国青有了“当惊世界殊”的表现,足协对克劳琛仍然没有完全信任。按照中法合作计划,克劳琛在世青赛后下课的命运几乎已是铁板钉钉。克劳琛究竟是一个高水平教练、江湖骗子还是理论家?记者在国青内部进行了深入调查后,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两方面不同的声音对照分析,或许能让我们看清在质疑与赞赏中潇洒着的克劳琛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克劳琛用11场热身赛贯穿了在德国的两个月集训。战乌克兰后,不少队员出现抽筋,冯剑明批评说,是因备战中体能储备不够:“前期工作确实有点问题。克劳琛走过30多个国家,很有经验,但他不是体能专家。不少队员都反映没有达到在国内的训练量就结束了。另外,前段时间比赛打得太多,球队经常要长途跋涉参加热身赛,队员普遍很疲劳。” 中方教练组一直强调德方没有配备体能教练,于是克劳琛7周前带来了曾在大学当过足球老师的魏斯做体能教练。魏斯反驳了体能不足说:“这完全是外行话。我们始终在坚持德式训练方法,这些也都是当今世界强队的训练方式。赛后球员拉伤是拼抢太过激烈,消耗太大的原因,而不是体能不够。”一名中方教练也受到了德式训练的启发,“其实足球是实战科学,讲理论其实是一个方面,有些情况不是教练教出来的,而是对手教出来的,教练做什么,就是给球员指一条路。” 战前,有队员告诉记者:“克劳琛在战术上讲得不如国内教练细,有时候他只是给我们指个大方向,比较难以理解,我觉得不光我们,换个球队来也很难会适应。” 对此,助理教练胡建平却有不同的看法,他表示学到了不少东西:“克劳琛每次说得都很宏观,只给出大的方向,这和我们国内教练的做法完全不同,国内教练会将每一种比赛中可能会遇见的问题分析给球员听,并针对每一个问题都做出针对性的部署。这就造成了球员自己不会体会,不会琢磨,如果下回再发生同样的事,他们还是不会处理,队员们都被机械化了。克劳琛喜欢给球员一定的自由发挥空间,鼓励球员在场上即兴发挥,这也是德国教练的风格。” 而一些球员也逐渐认识到克劳琛教法的先进,前锋郜林说:“克导的训练是不太抠细节,但我们在场上可以有更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不但前后可以互相补位,左右也可以交叉换位。”杨程则对克劳琛的备战指挥佩服得五体投地,“老头有个地方很神,比如什么时候场上会出现什么情况,他赛前都能预计到,并让我们做好 准备,比如第一场对土耳其,他赛前就告诉我们,只要顶住土耳其的前20分钟,我们肯定能赢下来,即使到最后也有机会,果然就是最后一分钟进球。” 在德训练期间,谢亚龙就因克劳琛迟迟未交令中国足协满意的训练计划而大发雷霆,在一催再催下,克劳琛只交了薄薄的两张纸。谢亚龙竟说出了“不行,朱导上”的气话。在德期间,克劳琛留给中方教练的印象并不好,胡建平没有隐瞒地说:“他并不像一个真正的德国人,训练安排比较随意,德国人应该做事非常严谨。” 魏斯在谈到这个问题时则底气很足,“你们都看到了赛果,事实证明了一切,我们的工作很出色。在德国训练的两个多月中,中国足协总是要求克劳琛,你需要做这个、你需要做那个,但克劳琛却说‘不’,他就是这样的个性,不会做不愿做的事。对于训练没有计划的说法我更不能苟同,我们了解这支球队,克劳琛制订了详细、清晰的训练计划,安排了11场热身教学赛,通过以赛代练的方式教给了他们很多东西。” 德国训练期间,克劳琛并没跟球队住在一起,每天训练完,他马上就开着车走了。谢亚龙赴德督训后,强烈要求克劳琛与球队同吃同住。小组赛期间,冯剑明仍对克劳琛的沟通方式颇有微词,“每次赛前都是中方教练组找队员谈话,他很少跟队员谈心,告诉队员自己用人的原因,这很容易引起队员的误解。” 但在国青小组赛三连胜后,几乎每个队员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认为克劳琛给球队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团队精神”。崔鹏说:“德国人思想还是跟中国人不一样,他们强调一种意志力,不到最后一刻决不放弃,我们现在不见得在技战术上有多少提高,但关键的一点是,我们现在非常团结,凝聚力很强。”朱挺也说,“克劳琛每天给我们提到的teamwork给我的印象最深,技战术方面我倒没有太深的感觉。”助理教练胡建平认为:“克劳琛在训练中很注重培养队员的自信,让队员在自信中认识到集体的力量。” 本报特派记者 崔恒亮(本报蒂尔堡6月19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