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杨毅:魔高一尺 道高一丈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6月13日10:58 篮球先锋报

  □杨毅

  NBA冲进中国,中国的记者队伍汹涌大潮向美国。人人都说美国好,酸甜苦辣知多少。

  1995年中央电视台派出转播组到现场直播NBA总决赛,制片任江舟、解说1995年总决
赛的韩乔生、从1996年开始每年都解说总决赛的孙正平和1996年开始采访NBA的苏群是第一拨深入NBA的中国媒体;2001和2002年初,大郅和大巴先后登陆NBA,第二拨中国记者开始在达拉斯和丹佛追踪中国人的NBA足迹,代表是我和《北京晨报》的王海鹏;到2003年姚明入选全明星之后,大批中国记者杀向休斯敦,这是第三拨。

  NBA好处多,这不用多说,但你不去不知道,NBA的规矩也多,特别是文字记者赛前赛后工作量大,规矩最多。每一拨记者头回奔NBA之前,都得找上一拨的打听和取经。口口相传,粗略一算,有这么几条最要注意和小心:一是座位固定,上通告栏里查,让你坐哪儿就坐哪儿;二是采访禁忌,不许进更衣室拍照,不许要签名,否则废了你的记者证。

  对于中国记者来说,头一条往往最难接受。我飞了十几个小时到这儿,容易吗我,给我安排坐“天上”,还不如在家看电视清楚。我2001年第一次采访总决赛,在斯台普斯中心场边还傻呵呵的找座位,一黑老哥问我:“你查自己坐几区了么?”我说:“查了,240区。”他说:“那你在这儿找什么呀,你坐那儿。”我顺他手指抬头一看,我该坐那地方比湖人的冠军旗子挂得还高呢。

  在总决赛里,场边的位置你想都别想。大部分的位置是主播电视台的,剩下的都是美国各大报纸。NBA再国际化,说白了还是美国自己的联赛,当然得照顾自己人。我就是在斯台普斯的记者席里,第一次遥望了奥尼尔的脑瓜顶。如果是常规赛,记者少,中国记者的位置还可能往下移,但一旦是热点的球,记者一多,您就立刻上调。在休斯敦丰田中心的记者席里,我第一次同时遥望了奥尼尔和姚明两个人的脑瓜顶。

  但正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经过10年NBA战斗历程,中国记者也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要是您不想老老实实的挂在天上看球,非要在最近距离过把瘾,先人总结下来,大致有三招:

  第一,不停绕圈法。球场外沿有一条通道可供工作人员和花了大钱坐第一排的观众走动,在比赛开场之后,你可以沿着这条通道不停地绕着圈走,边绕圈边拧着脖子看球。注意,你绝对不能停下来,只要一站定,马上就会有保安过来清理你。这一招好处是随心所欲,不需任何道具,缺点是腿累脖子更累。我曾在湖人女郎热舞时试验5分钟,终于坚持不住,重新上楼。

  第二,改行摄影法。常规赛时记者不多,摄影记者区域常常有大片空地。如果你借一台炮筒相机,就可以坐在底线后面又看又拍。这一招的好处是看得超爽,耳边能听见肌肉撞得砰砰作响;缺点是不但要时刻记得端相机,以免暴露身份,还要注意人身安全。《体坛周报》的摄影师周唯被奥尼尔结结实实压在底下,头晕眼花三天。

  第三,查漏补缺法。这一招适用于全明星赛,因为不像总决赛是动真格的,在中距离的记者席总会出现一些空位。人家报了名,但又没来,有老美的记者,也有欧洲的,反正空着,就看谁眼尖。一般打完第一节还没人来,你基本上就可以踏踏实实看到最后啦。这一招的优点是成功率高还不累,缺点是离场地还是挺远,只比咱们自己那地方近点有限。

  记着这三条,再默念毛老人家的十六字诀,斗争啊,眼泪哗哗的。一不当心,立刻被生擒。

  一年多以前,一刚从休斯敦回来的北京女记者跟我义愤填膺,说:有什么呀,等我有钱了,我不采访,自己花钱上那儿看球去。咱就买场边第一排的,一下还买俩,我坐一个,空一个……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记者新闻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鞋狂创意摄影赛


ZVEZDOCHKA


OVOLO LACE


Air Rift巴西


动网秀水杯豪门球迷冠军杯


组建属于自己的团队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