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洪军:赵本山和辽足联袂主演救命游戏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6月08日15:00 新浪体育 | ||||||||
"赵本衫"是一种衬衣的商标,已经被北京一家公司抢注,并以100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向国内服装生产企业进行推荐。当然,商家这种恶意抢注注必然要引起笑星赵本山的抗议。可这也说明赵本山这三个字的潜在经济价值,已经以不同的方式引起商家的注意:有人名正言顺地合作,有人想利用他投机倒把,招摇撞骗。当然,也有人想出把赵本山当成衬衣这样的歪门邪道!
从追求明星轰动价值角度上看,张曙光和炮制"赵本衫"的商家没什么区别。沈阳一声惊雷,赵本山成为了辽足俱乐部的董事长!双方合作意向也初现轮廓:辽足声援老赵的二人转、筹办足球大学、开办文体电视频道……等等。多么美妙的设想?这让我想起十年前,同样是在沈阳友谊宾馆,辽足树立起中国足坛第一个股份制俱乐部。沈阳同样嘉宾云集,笑语喧天。但随后坎坷之路并没有在幻想中变得平坦。 抚今追昔,辽足虽然在1995年降组,可它有十冠王的桂冠,它在1995依旧是足坛最有价值的"明星",而那时筹备股份制俱乐部的张桐坡,很像眼下寻找猎物的张曙光!只是,张桐坡傍上东北虎,而眼下张曙光俘获的是赵本山而已。 国内俱乐部经营陷入困境,而辽足能独辟蹊径,在探索发展体育产业、图谋生存的路上把文体结合起来,其意义非凡!但我觉得,辽足与赵本山的合作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强强合作",对双方来说,都有种投机的味道!因此,至少我个人认为,眼下的张曙光重复的是十年前张桐坡的幻想,而辽足也同样选择了一条难以走通的老路! 辽足与赵本山笔墨侍侯,两人画的馅饼一个比一个大,它们之所以无法给饥饿的辽足充饥,完全在于双方各自需求,以及各自生存与发展空间决定的!我们不妨就此分析一下。 辽足在张海事件后,经济上陷入的困境有目共睹。张曙光盯上赵本山,完全在于利用这张招牌为俱乐部的经营带来转机。事实上,赵本山不能像张海一样,以雄厚的资金做见面礼,解辽足燃眉之急的!更何况,一支球队,成绩是立足之本。而辽宁队在中超里成绩不佳,即使有中誉和辽能等企业介入,球队在难以购买高水平内外援的前提下,要想在成绩上翻身是很难的! 辽足俱乐部内部的暗雷还有许多。历来,人事上的变动常常引起辽足动荡。赵本山尽管是董事长,但他不会像前任董事长曹国俊那样,对辽足时刻给予经济与政策性的关注与支持。赵本山只是一个摆设,经营上的运做注定还是张曙光来承担。当球队成绩难以突破,当辽足与赵本山在蜜月里创造不出经济价值,俱乐部人事动荡也在所难免! 回过头来再看看赵本山。一个靠小品成名的笑星,又涉足影视、足球等等,但我觉得,赵本山绝对不是陈逸飞那样的复合性人才。后者除了绘画,在影视和T型舞台上都有造诣,赵本山呢?熟悉他小品的人知道,以每年春节晚会为例,他在不断地重复自己,突破和创新成为他小品舞台难以突破的瓶颈。也正因为如此,他才仓皇地选择影视,去开辟自己事业的"第二战场"。 可话又说回来,从《刘老根》到《马大帅》,赵本山家庭作坊似的运做,奉献给观众的并不是完美的艺术品。喜剧要素的堆砌,并不是艺术。电视的元素与技巧,同样在两部戏里破绽百出。因此,高秀敏夫妇的《圣水湖畔》可以走进央视,而赵本山的两部剧始终难登大雅之堂! 从这个角度来说,辽足与赵本山的牵手,只是像东北二人转一样,给予我们的是暂时的感官刺激而已!窘迫的辽足需要赵本山,呈没落之势的赵本山也需要辽足,所以在这场激情澎湃的救命游戏里,我们难以界定是落水者抓住了稻草,还是稻草抓住了落水者!(郝洪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