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汪大昭:记者有师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5月17日14:34 人民网-人民日报 | ||||||||
上轮中超联赛赛后,有记者对北京现代足球队本赛季连胜三支上海球队很感兴趣,就此话题询问主教练沈祥福作何感想。沈祥福答道:“我们认真对待每一个对手,并不留意对手来自何方,请不要特别‘放大’京沪大战的意义。”然而,仍有记者不听劝,非要问出点“猛料”,沈祥福只好耐心地说:“刚才我已经讲过了。” 在此前后,苏迪曼杯羽毛球赛上,同样发生了中国队总教练李永波教记者应当怎样
体育是新闻传媒关注的热点,喜欢体育的人也特别多。采编人员判断体育新闻的价值,不能自己忖度个别受众有何需求和兴趣,并想方设法加以迎合和刺激,当炮制格调低俗的报道还不过瘾的时候,索性杜撰虚假的东西来填充。大多数受众对此是不买账的,甚至连教练、球员等被采访的对象也很反感。其实,取此下策的新闻从业者并非不知何为良何为莠,否则便不会以“编辑要求”、“读者需要”为自己找借口了。 新闻受众绝不仅是信息的简单接受者,许多情况下也是记者的老师。至于采访对象,更会通过对提问的回应,使记者直接受益,长学问。不过,假如不只是专业方面的解释,而是对记者素质和道德方面的意见和忠告,那么当记者的恐怕应该摸摸自己的脸是否发烧了。 记者的本职是将信息筛选后加以传播,用积极、健康的舆论引导受众。在这方面,别不拿采访对象为师。师生在教学中可以相长,处在信息传播两端的记者与受众何尝不是如此!记者的“作业”总是要交给读者审评的。将通俗扭曲成低俗、庸俗,直至编造和传播不实信息,就像一个惯于取巧的学生,最终难获通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