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文
看过了上海世乒赛的盛况,接着再看在北京举办的苏迪曼杯羽毛球赛,感受到的竟然是一种落差和遗憾。
在“五一”黄金周期间举办的上海世乒赛,以其充满人文关怀的赛事组织形式和精
彩纷呈的明星对抗场面,吸引了关注目光、赢得了如潮好评。反观在京开赛两天的苏迪曼杯羽毛球赛,却已出现了明显的不和谐音:看台上观者寥寥,记者因采访不便时有怨言。
上海世乒赛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办赛理念的更新。举办世乒赛,上海不但人性化安排每一个赛事细节,而且在办赛同时还把文化、人文的内容充实到比赛进程中。再看已经开赛两天的苏迪曼杯赛,似乎还仅仅满足于办一次纯粹的体育比赛。即便是单就办赛本身来说,苏迪曼杯赛场为观众、媒体所提供的服务也还只能说是差强人意。
对于现在的北京来说,单纯推动一项国际大赛的正常运转,早已不成问题。但要想真正办好一项赛事,敢于在观念上更新,勇于在实践中进行探索,的确还有很多文章要做。仅就当前苏迪曼杯的运转而言,灯光、场地等硬件条件并不欠缺,但在比赛氛围的营造、媒体服务的提供、赛事细节的完善、赛事推动城市建设功效的发挥等诸多方面,的确还欠着火候。
验证一项国际大赛成功与否,运动员、教练员、工作人员、新闻记者乃至观众的满意度,都应该纳入考评体系。如果好不容易争来一次办赛机会,最终却又将大赛办得平平淡淡,这无论从哪个角度说都是一种遗憾。
尽量让遗憾少一些,让成就更多些,北京奥运的赛事筹办工作还要从珍惜每一次办赛机会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