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之星”果然如预料中的摇身一变,更名为中国国家青年队,德国老头克劳琛也如愿坐上了国情队主教练的位子。对于国青队这帮青涩的小屁孩来说,身为主教练的克劳琛无疑就是他们的监护人,他们的老师。
想不通足协是如何从某山头,将这个履历绝谈不上显赫的老头挖掘出土的,也不知道这个老头是如何凭借自己极为平淡的执教经历,征服了足协的心,并一步一步坐上国青主
帅宝座的。我所知道的是:这个老头到目前为止,并没有拿出足够打消包括谢亚龙在内的许多人对于自己能力的疑虑的出彩表现。相反,他治下的国青队,一些问题和矛盾随着比赛的失利而开始显现。克劳琛,这个为中国足球发展而请来的老师,没有表现出为人师者当有的风范。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从“08之星”一期留德到如今的国青德国集训,克劳琛掌权数月,球队整体战绩不见好转,球员个人素养不见提高,反倒是“鲁能上书”,“队员挨饿”这样的乱子出了一堆。比赛中,不见老头使出什么扭转乾坤的奇妙高招,也不见有什么拨云见日的神来之笔,只看到队员们在他粗野哄叫声中的诚惶诚恐,手忙脚乱。于是我不禁要问:克劳琛,你给我们传了什么锵锵之道,授了什么殷殷之业,解了什么迷惘之惑?
为师之道,以理服人。训斥、责骂,这些手段在必要的时候当然可以使用,但绝不是一味的怒目相向就可以解决问题。国青队员们毕竟年纪尚小,存在缺点和不足或是有时不能在场上贯彻教练的布置,都是可以理解的。此时,即使不说循循善诱,起码也要以理服人吧。如果大呼小叫真的可以解决问题,我们也不用浪费欧元请来你克劳琛了,近似流氓般动辄“骂娘踢屁股”的徐根宝比你更擅长这个。再联想到克劳琛因为和殷铁生的矛盾而排斥殷氏旧臣,输球后厚颜百般辩解等缺乏“师表”的表现,难免让人把“他只不过是个声大力小的牛皮匠” 的论调再次摆上桌面。
韩愈在他的名篇《师说》中曾这样写到:“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当然,咱们的国青小将尚显稚嫩,不敢拿来和“老师”相比,就连国青的中方教练们,在执教能力方面估计也不如克劳琛,大多数人对克劳琛报一种学习的态度,因而从某种的意义上说,克劳琛也是他们的“老师”。但也不要因为弟子确实“不如师”,就可以对中方教练的意见置若罔闻,只把他们当了执行命令的机器人吧。看看他在一次换人时对张海涛“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叱责,就知道这老头没有为师者该有的“教学相长”的谦虚。这样的举动,除了可能造成队内气氛紧张,教练间貌合神离之外,对国青队这个大集体的和谐发展没有任何好处。
或许是对于自己的问题认识的太明白了,中国足球对于欧美强队一直怀有一种顶礼膜拜的崇敬。巴西、南斯拉夫、荷兰,都曾是我们虚心学习、潜心效仿的“偶像”。然而,这种敬仰却渐渐演变成对欧美列强的盲目叩拜,以致后来连阿里汉这样的“山中小妖”,也借着荷兰足球的声名远播,堂而皇之地登上了中国国家队主教练的宝座。
认识到差距,拜师学艺,虚心求教没有错,问题是:德国足球固然有自己的辉煌经历和独到之处,德国教练也不乏才华横溢、成绩瞩目之辈,但克劳琛这样不长师道、不为师表,靠固执的狡辩来维护自己“师道尊严”的人,何以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