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喜鹊造新房,小蜜蜂采蜜忙,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这首《劳动最光荣》是俺们小时候都会唱的一首歌。
那年头,一提起“劳模”俩字儿,平常没正形的小伙伴们都会立马儿挺直身板肃然起敬庄重有礼规规矩矩。这个特定名词在我们心目中并非一个笼统的概念或者理论上的定义,而是具象地幻化成一张张熟悉的面孔,铁人王进喜,时传祥爷爷,李素丽阿姨,徐虎师傅
......这些令人尊敬的名字如同航标般指引着我们从愣头青的少年时代歪歪斜斜地步入人生的成熟。
我尊敬那些踏踏实实默默无闻为国计民生做出贡献的劳模们。
最近听说一位姓姚的在美国打工的大个子被推选为全国劳动模范,兄弟们说起这事儿的时候,认为人一两米多的大个儿整日在美利坚大汗淋漓吭哧吭哧实属不易,当选劳模理所当然。虽然俺也清楚姚明在NBA打拼的疲软与劳累,但对于劳模的合理性,俺却有着不同的看法。
哲学教育俺们看问题应该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所以俺就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给各位进行一番简单的分析。学过经济学的人都知道边际效益一说,从收益角度来看,姚大个之前的盛名已然达到了效益最大化,所以此次劳模加身无异于资源的重复,其效益在号召力和教育性上绝对要逊色于一个社会底层普通劳动者当选劳模所带来的影响。从人本角度来看,对于姚明本身,其社会贡献不会因为当选劳模就能有突破性的发展,而对于其他普通劳动者来说,劳模的身份却可以让他们的贡献水平有着质量和数量的飞跃。从社会角度来看,明星的标杆作用不会由于劳模身份的肯定而发生本质改变,相反普通劳动者却能因劳模的公众性而发挥自己的榜样作用。最后,从实用主义角度来看,劳模身份不会使大个子的生活有任何的不同,但对于低层劳动者来说,这一肯定却能让他们的生活向着好的方向产生巨大的变化。
有个鲜明的例子,两人同时捐款,亿万富翁捐出十万块,而另一个穷人只有一千块却全部捐出,虽然在捐献数额和款项所能发挥的作用上,亿万富翁远胜于一千块的穷苦人,但我却更尊敬后者,因为对他来说,他奉献出了自己的所有。
俺想起不久前哥们儿给我讲的一段亲身经历,那是在炎热的午间,他准备横穿马路,却遇红灯,在等待的时候,他看到出租车上的一位女司机拿出饭来急切地往嘴里扒着,绿灯通行,女司机只好忙不迭地放下吃了几口的午饭,脚踩油门,继续为生活上路。哥们儿当时在心里想着,希望下一个红灯的时间长点,能让同样奔波的人们把饭吃完。他对我感叹道,这就是劳动人民的生活。
那一刻,我突然觉得自己生活得幸福,也同时感到了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