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足球报:大阿根廷模式已领先巴西?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3月30日17:27 《足球》报

  在玻利维亚取得32年的历史性突破后,阿根廷主帅佩克尔曼面对记者的“为什么要组建两支国家队”的提问时,给出了一个有些朦胧的答案:“阿根廷国家队只有一支,今天的比赛就是证明。”这个回答的巧妙之处在于,强调了国家队的宗旨或目标,而掩盖了组队形式或战术打法等细枝末节。

  与佩克尔曼审时度势、双管齐下的策略不同,巴西队老帅佩雷拉按部就班地祭出最
强阵容出战,不过下半场他用桑托斯队的希望之星罗比尼奥换下了里昂中场小儒尼尼奥。巴西《环球报》认为,巴西队并没有在韩日世界杯后坐吃山空,相反,卡卡、阿德里亚诺、罗比尼奥等新人的涌现让卫冕冠军有了多种选择。实际上,巴西的阵容相对固定,新陈代谢的步伐明显比阿根廷缺乏一个计划性。

  无论是阿根廷还是巴西,“二队”只不过是一个选拔人才的仓库,其中大部分二队队员都是尚待精雕细琢的“璞玉”,真正晋升到一队并成为主力者凤毛麟角,正如2003年年初拒绝贝尔萨召唤的前博卡前锋大德尔加多所说:“我不会去国家队报到,在那里我只是一名匆匆过客。”德尔加多的话昭示出一名边缘球员的无奈,或许他的想法和做法有些偏激,不过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阿根廷“一队”的门槛之高。没问题,先去二队试试身手,通过考验,OK,去一队先把板凳坐穿,通不过?对不起,想进二队的球员比比皆是。

  “阿根廷模式”即“大国家队模式”,由于高水平球员较多,正选国家队只能通过不断的调试来补充新鲜血液,而阿根廷队在近两届世界杯预选赛中始终压倒巴西并非偶然,“大国家队模式”起到很大作用。实际上,阿根廷队经常启用两套阵容也有很多时候是无奈之举,如帕萨雷拉时代的1997年美洲杯、贝尔萨时代的1999年美洲杯,都是因为主力球员经过一个赛季的鏖战后过于疲劳,教练才被迫起用大量新人匆匆上阵的。1997年的那批美洲杯球员涌现出了维瓦斯、古·洛佩斯等新人。1999年,贝尔萨发现了萨穆埃尔和里克尔梅,这两个人直到今天才在一队站稳脚跟。

  与当时的无心插柳相比,今天的阿根廷“国青队之父”佩克尔曼却要刻意栽培出一座山林的各式植被,最终目的就是让2006年的阿根廷不再重新经历4年前的切肤之痛。于是,有了2月份二队赴客场硬碰德国的壮举,也有了3月份一班国内毛头小伙子试阵墨西哥的平淡告白。虽然场面上未必让人欣喜,但至少,这种“大国家队模式”也让尽可能多的优秀球员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遥想并不遥远的贝尔萨时代,韩日世界杯预选赛的成功成为一支麻醉剂,冻结了“狂人”继续革新的动力。世界杯折戟后,贝尔萨似乎大彻大悟,于是便有了2003年初的大肆试验本土球员,于是也顺理成章地涌现出了马斯切拉诺、路易斯·冈萨雷斯、特维斯等实力派本土球星,并最终等到了雅典奥运会的秋收季节。如今,佩克尔曼未雨绸缪,力图避免贝尔萨前期的悲剧,这时的阿根廷已经领先了佩雷拉的巴西一步。

  回过头来看一下对玻利维亚的这支阿根廷“二队”,实际上仍是以在欧洲踢球的球员为班底构成的。来自西甲中小球会的马克西、米利托、加莱蒂、菲格罗阿、斯卡洛尼和杜舍尔等球员构成了半壁河山,而来自国际米兰的坎比亚索和布尔迪索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不久前,完全由国内球员组成的本土二队曾在洛杉矶和墨西哥队战成1比1,真正出彩的球员只有迪亚斯、帕拉西奥、萨拉特和贝卢斯奇等寥寥几人,而这些人也全部被佩克尔曼召入了今天的国家队。

  与阿根廷相比,巴西的海外球员的数量和能力似乎更胜一筹,不过佩雷拉显然对一队更有信心,而马塞利尼奥、贝莱蒂等实力派球员则很难得到主帅的青睐。从美洲杯的表现看,巴西二队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阿德里亚诺的个人发挥,在决赛中全场被阿根廷队压制,不能不说是冠军的遗憾。

  4月27日,阿根廷和巴西完全由本土球员组成的国家队将在圣保罗进行一场友谊赛,而6月7日,两队主力阵容还要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进行一场世界杯预选赛。从比赛性质来看,无疑后者重要得多,不过放眼未来,前者是阿根廷“大国家队模式”向巴西全面宣战的前哨战,阿根廷模式优越,还是巴西传统模式更好,届时或许有一个初步答案。



 

评论】【体育沙龙】【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鞋狂一季度TOP10


AJ XX超强评测


AJ XIII评测


科比签名全白2K5


第三届高中篮球联赛


组建属于自己的团队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