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C队员知道如何扬长避短 一个可随时点燃的炸药桶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3月14日12:17 济南时报 | ||||||||
2004年2月11日,对于甲A末代冠军上海申花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上海申花在泰国进行的亚洲冠军联赛E组的对泰国BEC队的比赛中以1比4惨败。 这场比赛不仅给申花队留下了深刻印象,至今很多上海记者也是念念不忘。上海《文汇报》的记者王胜当时在泰国采访了那场比赛。谈到对该队的印象,王胜总结了几点:这支球队那届亚冠联赛扮演了黑马角色,足以说明他们还是具备了一定的实力;从战术的角度
同样是亚冠联赛,同样是曼谷客场,申花2003和2004先后两次分别以1:2和1:4输给了泰国BEC,BEC助理教练曾把申花描述成“一支有实力没气质的球队”。经历了这两次采访的《体坛周报》记者严益唯对此印象颇深,“申花每次都雄心勃勃,每次都惨败而归,这说明我们确实技不如人”。严益唯说,“论身体,我们肯定在泰国球队之上,可是BEC队的队员们知道如何扬长避短,他们就像一个随时可以点燃的炸药桶,一旦爆炸就会让对手粉身碎骨”。 事实上,泰国BEC打申花心理占了很多优势。上海《青年报》的记者叶飞认为,他们和泰山队的实力应该差不多,“两队第一次交手,大家在相同的起跑线上,主场作战的球队应该获胜的几率大些”。 (记者 訾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