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舟:在穆里尼奥时代怀念米歇尔斯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3月04日08:30 南方体育 | ||||||||
□ 本报评论员张晓舟 后人在为德国音乐大师马勒作传时将他誉为"未来的同时代人":未来的人们都会把马勒视为自己的同代人,因为他的音乐是开放,常新,面向未来的。在足球史上,米歇尔斯(1928-2005)也配得上这一墓志铭——"未来的同时代人",凭借1974年和1988年那两支荷兰队,他牢牢地创立了世界足球的橙色品牌,在他执教之前,荷兰足球只是和比利时足球一样还什么都不是,尽管荷兰从未获得过世界杯冠军,但在1974年之后却享有"无冕之王"美誉,甚至公认荷兰队踢的是欧洲最漂亮的足球。更重要的是,由他创始的全攻全
米歇尔斯的光芒当然多少被克鲁伊夫,被巴斯滕,古力特,里杰卡尔德他们掩盖了,正如比拉尔多会被马拉多纳掩盖,而贝利的教练是谁,世人更是懒得理会。然而克鲁伊夫在1974,三剑客在1988,只是演员和模特,米歇尔斯才是导演和设计师。世人视克鲁伊夫为全攻全守的教父,然而米歇尔斯才是教父的教父,即使克鲁伊夫自己后来执教巴萨进一步推行全攻全守,也是建立在1988年荷兰队的巨大成功之上。由米歇尔斯确立的从阿贾克斯到巴塞罗那的路线,就好比从井冈山到延安,始终是世界足球的一条经典革命路线,从克鲁伊夫到里杰卡尔德。要解释巴萨的荷兰情结或荷兰的巴萨情结,不光要追溯到克鲁伊夫,更要追溯到米歇尔斯--70年代他曾执教巴萨前后达7 年之久,虽然成绩并不突出,但60年代的阿贾克斯和70年代的巴萨,是米歇尔斯足球思想的两大熔炉,而在1974和 1988,他一举托起荷兰足球的两大黄金时代。 但全攻全守的精髓,绝非夸大克鲁伊夫,古力特式的个人英雄,而是整体。米歇尔斯和克鲁伊夫,古力特都有过不和,但当克鲁伊夫后来碰上罗马里奥这样的刺头,当古力特经历过被球员倒戈的悲剧,他们终会理解恩师。 米歇尔斯第一次阐述并印证了全攻全守足球:10名球员都要进攻,10名球员都要防守。1974年 世界杯,带队仅3 个多月的米歇尔斯祭出的攻击阵型看似与五六十年代流行的424相似,然而四名攻击球员克鲁伊夫,内斯肯斯,勒普,伦森布林格全都满场飞奔,寸土必争地由攻转守,由守转攻。到了1988年,给人印象最深的不仅是巴斯滕和古力特,还有两名中卫科曼和里杰卡尔德令人惊异的助攻能力。当然米歇尔斯还培养过科曼的前辈,远射王阿里-汉,尽管1978年不是米歇尔斯带队,但他的高足阿里。汉在那一届世界杯射进两记梦幻般的远射。 米歇尔斯的原则是:不单要取胜,还要漂亮地取胜,才是双赢。后来克鲁伊夫所谓"过程足球"(即精彩的过程和结果一样甚至比结果更为重要),古力特所谓"性感足球",里杰卡尔德所谓"漂亮足球"都发源于此。 然而当今足球甚至已经谈不上漂不漂亮这样奢侈的问题,而是求胜欲望的削弱。2002年,在被国际足联授予终身成就奖时米歇尔斯对足球史有一句刻骨铭心的格言:"以前的足球是要求胜,现在的足球是想不输。" 米老临终之际,不知有没在电视上观看10天前巴萨与切尔西之战。克鲁伊夫甚至偏激地怒斥切尔西的死守打法"会让人憎恨足球这项运动",尽管穆里尼奥成长于巴萨,但葡甲的弱势背景养成了他的保守思想。穆里尼奥在切尔西一跃成为当今世界最昂贵的教练巨星,说明了"金钱至上"和"实用至上"这当今足球两大趋势。 全攻全守和"双赢"是荷兰足球两大血性,这种义无反顾的血性令他们在天堂与地狱之间大起大落,比如尽管1970年阿贾克斯已是欧洲豪强,荷兰队却无缘世界杯,1974年和1978年两夺世界杯亚军后,1982年和1986年竟又无缘世界杯,更不可思议的是2002年的出局。但最大的悲剧还不在于失败,而是历经大起大落,大喜大悲之后荷兰足球血性的逐渐模糊乃至沦丧,比如2004年的艾德沃卡特乃至阿里-汉。好在还有2002年韩国的希丁克和如今巴萨的里杰卡尔德,以及更年轻的巴斯滕,好在还有克鲁伊夫这个当今足球的反对党主席... 2004年,世界足球以波尔图和希腊队的成功,来祭奠——或者说埋葬——全攻全守足球三十周年。在穆里尼奥的时代,让我们铭记 1988年欧洲杯上的米歇尔斯和洛巴诺夫斯基(他一直是荷兰和巴萨的强硬对手),如今两人均已作古,我们只能高唱漂亮足球的凄美挽歌了吗?下周在伦敦斯坦福球场,且让里杰卡尔德和穆里尼奥这两个新旧巴萨人,和天堂里的米歇尔斯好好聊聊吧。 巴萨还是切尔西,这是个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