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周文渊:中超公司别驽马拉破车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2月28日09:21 体坛周报

  中超公司终于要实质性启动了。香河会议所传出的这一信息,堪称是自去年十月中超革命以来,足协版本的深化改革,在无数次的虚张声势后推出的惟一比较务实的重大举措。只是,由足协一手导演,又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足协对权与利欲望的组建方案,败坏了人们的好兴致。我们几可预言,就实际经营效益而言,杨一民版本的中超公司,很可能甚至还不如福特宝。

  从画饼到画饼

  在一般的意义上,中超公司的成立并接过中超联赛经营权是件大好事。从除旧的角度看,意味着福特宝这家官商结合的怪胎公司行将退出历史舞台。2001年后,该公司通过非公平竞争方式先后取得了中国之队与甲A联赛经营权,但中国足球市场急剧萎缩的事实表明,这是一个很不合格的足球营运商。从布新的角度看,意味着未来的中超,不仅有可能在经营上将上一个台阶,更在运行方式上走向正轨,为争议很大的职业联盟的诞生创造合适的氛围,也为中超更为远大的发展——在资本市场上公开发股票上市增加了一线可能性。

  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图画。然而,回到现实,人们的激情就很难持久了。在很大程度上,中超公司的创意体现了阎世铎的乌托邦理想,甚至就是阎氏蒙骗天下的一张美丽画饼。有长达3年的筹备时间,但在2004年中超联赛揭幕时,中超公司却还停留在空中楼阁里。若非年底投资人大逼宫,这项作为中超联赛经济基础的重大配套工程差不多都被官僚们遗忘了,足以说明足协既无市场意识,也欠缺改革诚意。

  现在,迫于福特宝公司实在糟糕的经营业绩和中国足球日益严峻的市场环境,组建中超公司终于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但杨一民方案所体现的路数却引起了广泛的不安。中超公司的基本业务是经营中超联赛,我们知道,由14家俱乐部组成的中超,光积淀的存量资本就超过4亿人民币(以每家3000万计),潜在的增量资本更可在10个亿之上,这还没有算上无形资产及整个产业链的外延部分。这样一个庞大产业,居然由一家注册资本仅仅500万元,只设立综合部、开发部和客服部3个业务部门,这么个既袖珍又简陋的公司充当核心操盘手,简直就是开国际玩笑。

  一己私利戕害中超

  按杨方案,16%的股份是为未来的战略投资者预留的,可是按500万的股本,这16%的原值只有90万,即使按10倍溢价发售也就900万,这还叫战略投资者吗?这样的投资者又要它干甚?杨主席曾经坦承自己不太懂经营管理,然而,杨方案的问题还不仅仅在于嘲笑了现代经济的基本常识,更在于反映了足协对于权利的贪恋。

  足协为什么执意要把可以做大,也必须做大的中超公司矮化?说到底是为了牢牢把持对公司的控制权。如果公司的注册资本比如说扩大到5000万元,那么足协要保持第一大股东的地位,并当上那个董事长,按20%的持股权,就必须拿出1000万的现金。但在被阎世铎掏空了家底后,这笔钱是现在的足协根本拿不出的。

  既没有钱,又不愿放弃控股地位,于是就只能做小公司规模了。至于这么小、这么简陋的公司如何驾驭得了中超这艘大船,如何封杀了中超的发展空间,足协官员们既不懂,又觉得无关紧要。在这里,中国足协再次暴露了把本部门的一己私利凌驾于中国足球整体利益之上的功能性缺陷。

  杨主席说中超公司主要进行无形资产运作,不需要搞得规模很大。这显然有点睁眼说瞎话,中超公司要招商也要投资,大量的业务都是有着真实交易背景的现实经济活动,怎么竟成了主要经营无形资产呢?同时,任何品牌等无形资产经营,如果失去了强大的有形资产经营基础,是根本维持不下去的。比如,现在中超搞得那么遭,结果联赛冠名权等的市场行情一路贬值。

  以为中超由小公司来运作也无关紧要的观念来源于福特宝的经营模式,其基本流程是,从足协那里拿来赛事,然后寻找赞助商和投资者,自己则稳收代理费。这种皮包商式的运作当然不需要有很大的公司规模,也不需要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技术。可是,如果把中超当作一项伟大的事业,就必须做大做强。比如以在资本市场上发股票上市为终极目标,中超公司的注册资本只有500万,只有3个部门,而没有任何经营实体,那么要上市就只有一种可能:证券交易所是足协开办的!

  在共赢中做大做强

  举一个现实的例子,香河国家足球训练基地工程预算是1亿人民币,实际追加了多少投资则是足协的“商业机密”,这个项目搞得足协元气大伤。时下,即使富如福布斯富豪,搞这种大项目,谁还不是主要靠资本市场融资,哪有百分之百地靠自己积累的?若懂得资本运作的话,足协拿着这1个亿的自有资金,足以搞三四个同样规模的大项目,而不至于被一个香河基地就弄得其他什么事都干不成。

  可是,要向资本市场融资,不管是贷款、发债券或上市,还是担保、抵押,都必须有一个实力雄厚、资产优良又信用良好的大公司作平台,否则根本通不过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信审核,杨方案中的中超公司连资本市场的门槛都跨不进。这种浅显的道理,任何一个稍具现代经济知识的人都懂,更不要说像徐明、张海那样的资本大鳄了。

  但现在足协搞中超公司,既无法舍弃本部门的一己私利,惟恐不控股、不掌权就要被边缘化;又无法革除什么都要管、什么都管不好的陈弊。其实,现代社会若没有共赢的意识,谁也无法做大做强。杨方案即便实施,也无法保障足协的既得利益。这样的中超公司控股成本过低,因此若油水很大的话,很容易被人用暗中结盟或敌意收购等方法颠覆足协的大股东地位;若形同摆设的话,则没什么人感兴趣,也就达不到成立的初始目的。

  既然杨主席自己承认不太懂经济,那么在筹建中超公司之类的纯经济事务上,为什么不多听听徐明等商界大亨的意见,甚至就授权委托他们操作呢?还是欠缺执政为公的胸怀啊。

  《体坛周报》网站3月1日全面改版,请登陆体坛网www.titansports.cn



 

评论】【体育沙龙】【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 【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