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从田亮除名想到当体制遭遇市场的冲动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1月31日08:29 东方网-文汇报 |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体育崛起跃升的轨迹证明,现行的“举国体制”居功至伟。但是,任何体制都需要在发展中不断的完善,“田亮风波”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 ●体育是一座“金矿”,进入新世纪,体育产业、体育消费有望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而我们体育界的一些观念,一些做法,乃至一些规定,正在凸显其滞后、落伍的一面 ●如果说,不按照体育规律和市场规律,对体育内在的商业资源乱开滥采是一种不负责任,那么,对“金矿”的漠视和冷淡,置体育的商业资源任意荒芜而不顾,更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奥运冠军田亮被国家跳水队“除名”一事的走向,正朝着绝大多数人期待的方向发展。当事人田亮已经投入训练,并表示“更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检讨自己的一些问题”,对引起负面影响的进入娱乐圈的事说“不”,力争早日回到备战2008年奥运会的队伍中。 对于年轻的运动员来说,犯一点错并不是坏事。成长道路上的一些坎坷,同竞技场上不可避免的挫折一样,不啻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经过这次事情,我更深地意识到,不管怎样,跳水才是我的事业,体育才是我的事业!”田亮有这样的认识,令人感到欣慰。 田亮的“除名风波”尽管发生在体育圈内,但是其引发的震荡冲击波远远超出了体育的范畴,从运动员的管理,到奥运明星的商业开发,乃至我国现行的“举国体制”的体育制度。表面上看,这确实是一次运动员违反纪律的处罚。违纪必究,这是理所当然的。然而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举国体制”与商业时代市场冲动的一次必然的遭遇。在我国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育产业“蠢蠢欲动”、2008年北京奥运会迫在眉睫的今天,这种体制与市场冲动日益显现的矛盾、冲突,客观上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更加丰富的探索空间,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体育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是大有裨益的。 首先,我国现行的“举国体制”的体育模式并没有错。因为“田亮事件”,对我国体育的“举国体制”产生怀疑并不足取。有道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许得益于现行的体育体制,我们中的一些人似乎并不理解其中的甘苦,甚至不珍惜得来不易的成果。 记得去年采访雅典奥运会期间,女排姑娘反败为胜力克俄罗斯队,重返告别了20年之久的奥运冠军台时,功勋卓著的俄罗斯名帅卡尔波利说过一段耐人寻味的话语。这位即将退休的老教练说,我们回去以后要认真检讨,为什么中国队全面超过了俄罗斯,以前中国向我们学了不少东西,现在看来该是我们向中国学习的时候了。他说的向中国学习的,就是被他们抛弃了的,而中国坚持下来并形成中国特色的“举国体制”模式。 其实早在悉尼奥运之时,中国的迅速崛起和巨大的成功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特别是我们的东邻日本和韩国,在对我们的体育体制进行跟踪研究后大为羡慕,并模而仿之。四年后,日本在雅典的异军突起可以说是他们借鉴尝试我国竞技体育模式的初步收获。 举全国之力,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人力,不失为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成功之道,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体育崛起跃升的轨迹证明,现行的举国体制居功至伟。当然,任何体制都需要在发展中不断的完善,尤其在取得巨大胜利的时候。怀疑、动摇不可取,陶醉在胜利的光环中固步自封也是不明智的。胜利时刻,恰恰是改革的最好时机,因此在当前体制遭遇市场冲动之际,认真研究体育产业的新动向、新问题,以及给我们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田亮风波”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 进入新世纪,借助我国经济的全面腾飞,竞技体育、体育健身、体育产业、体育消费呈现全方位发展的好势头,体育产业、体育消费有望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特别是在悉尼、雅典两届奥运会之后,体育产业的启动已经是不能忽视的力量,从北京申奥成功,到姚明登陆NBA,从北京中国网球公开赛,到上海的F1大奖赛,体育明星的商业价值已经是不应该回避的事实,举国打造的金牌之师应当成为回报社会回报国民的巨大财富。而在这瞬息万变的年代,我们体育界的一些观念,一些做法,乃至一些规定,正在凸显其滞后、落伍的一面。譬如,游泳管理中心处罚田亮的有关规定,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制订的一个规定,这个规定中关于运动员从事广告活动应遵循的纪律和上缴的比例是否合理已经引起了一定的争议,而因此产生的关于运动员“产权”归属问题更是学界、业界探讨的一个新课题。 不能否认,一些计划经济时代延续下来的习惯,已经成为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发展的制约。体育是一座“金矿”,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金牌战略”使得一些运动队“闭门训练”,几乎无视身边的“金矿”。最近采访某位运动管理中心的掌门人,问及如何面对扑面而来的商业潮,他说:“我们现在的首要问题是训练,至于商业开发根本无暇顾及,只能采取守株待兔和姜太公钓鱼的办法。”这是目前我国运动队在市场冲动下的真实写照,有点无奈,有点迷茫。 如果说,不按照体育规律和市场规律,对体育内在的商业资源乱开滥采是一种不负责任,如中超的混乱引起了赞助商的全面撤退;那么,对“金矿”的漠视和冷淡,无端浪费举国巨大投入产生的“金矿效应”,置体育的商业资源任意荒芜而不顾,更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试想一下,我国有约2万名专业运动员,除了能够进入奥运殿堂的少数运动员之外,绝大多数默默无闻甘居奥运奖牌“金字塔”的塔基,他们在告别运动生涯之后生活得不富裕,甚至很不如意。站在顶尖的风光人物毕竟是少数,如何让体育运动真正成为一个好的职业,让大多数刻苦训练的人都能过上好日子,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乐于献身体育事业,这是我们体育的决策者必须研究的问题。 (叶志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