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改革,其实是两个人的较量,一个是中国足协副主席阎世铎,另一个是大连实德的董事长徐明。阎世铎之所以是参加较量的主角,是因为他领导的中国足协是被改革的
对象,而作为一名领导者,他说什么也不会认同自己被别人改革;而徐明,则是改革的推动者,从10月2日的国安罢赛开始到改革派酝酿改革再到现在,徐明一直是其中的主导人物,一直到今天,他还是……
之所以由徐明领导改革,一方面是因为他的确财大气粗,也正是为此,才会有他在忍受不了中国足球的环境时敢于站出来说话。
2004年的中国足坛,已经毋需用多少语言来描绘其混乱,中超联赛一轮的观众上座人数不及1994年一场比赛的上座人数,只消这一数字对比便可看出十年间人们对于中国足球态度的转变,而发生这一转变的最根本原因,正是中国足球中的假恶丑,尤其是在2004年,当十年的假恶丑因中国足协的失控而集中爆发时,球迷们对中国足球露出这样的鄙夷便不足为怪了。
在成为改革的对象之前,阎世铎也是中国足球的改革者,被他寄予无限希望的中超联赛便是他的呕心之作。作为中国足协中握有实权的领导,阎世铎应该是中国足球最好的推动者,因为,无论何时,这种自上而下的改革都要比自下而上的改革要容易得多。但阎世铎为了要政绩,他不能免俗地要用成绩来衡量自己。于是短视就成了阎世铎最致命的一个弱点,于是当2004年中国足球要全线出击时,阎世铎不得不去牺牲掉中国足球的根本而参与到成绩的角逐中去,于是这样一个改革的倡导者在眼看着自己筹划的中超联赛一步步掉入问题的泥淖时,一切向成绩看齐的他已经顾不上去洗清联赛中的污浊。
能够提出一个中超联赛的设想,能够提出“健康联赛,快乐足球”的理念,应该说阎世铎是认识到了中国足球存在的问题,为什么要提健康联赛呢?因为他看到了联赛中不健康的一面;为什么要提快乐足球呢?因为他看到了中国足球给人们带来的已经不是快乐,而是痛苦和一种难以言表的愤怒。可惜的是,当阎世铎提出这样一个美好的设想后,他却没有真正的为这样一个设想去努力,不是想彻底解决十年联赛中存在的问题,而是想换一种方式去回避。有些问题是可以回避的,但有些问题是必须要直面的,中国足球联赛中存在的假球、黑哨、赌球等问题就是回避不了的,因为这些问题不解决,永远不要指望中国足球有一个健康的联赛。
在这些关键的问题上,阎世铎回避了,所以他不可避免地成为了被徐明等人改革的对象,阎世铎可以容忍联赛中存在问题、可以说问题要一个个解决,但徐明他们不能,因为他们有另外一种身份———投资人。在中国足球联赛临近崩盘、联赛中门票、广告、赞助收入都接近历史最低点,而球员工资、各项花费却不降反升的情况下,徐明等人终于将阎世铎、这位曾经的改革者推上了被改革的位置。
但对于这种推动,阎世铎并不认同,于是这才有了中国足协和徐明们的从10月到现在这场旷日持久的争论。10月17日,徐明抛出13项改革文件;10月19日,在改革派的时间表和罢赛威胁面前,阎世铎被迫低头到实德大厦和改革派进行交流;10月21日,足协宣布中超投资人会议延期,但7家俱乐部的投资人仍按原定时间抵京开会,中国足协没有派代表出席;10月23日,7家俱乐部再次出台8项提案,进一步向中国足协逼宫;10月26日上午,中国足协与各俱乐部投资人的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中国足协被迫出台了取消升降级等4项措施;11月7日,7家俱乐部的投资人及其代表聚集广州,再次开会,并提出了联赛所有权的问题;11月22日,中国足协按改革派的要求公布了中超财务预算;12月5日,7家俱乐部就郎效农在央视《足球之夜》中称7家俱乐部是“重复文革中造反有理”的言行发表公开信,反击郎效农,并要求道歉;12月13日,中国足协在河北香河召开中超改革小组会议,徐明在这次会议上突然转变风向,称愿在中国足协的领导下进行改革;12月21日,中国足协再次在香河召开研讨会,讨论改革问题……
在两个多月的拉锯战中,中国足协和徐明为首的改革派为中国足球改革争论不休,但到现在、到现在仍在进行的香河研讨会上,关于中国足球改革,双方只是分清了一个主导权的问题,至于改革的方向以及实质性进展,丝毫没有。
至于谁是中国足球改革的主导者,对于中国的球迷们来说其实是无所谓的,他们需要的纯洁的足球、是不被欺骗的足球、是能给他们带来快乐的足球,至于改革什么样才算成功,他们会有自己的选择标准,关键是看中国足球的改革符不符合他们的标准,这才是改革成败的关键。
然而,直到昨天,中国足协在香河召开的会议上仍在务虚、仍在老生常谈,这一进展显然不能令人满意。在对改革的等待中消磨耐心的同时,球迷们对于中国足球只能再次表示失望。而与平时改革会议时的蜂拥而至相比,这次会议只有5名记者前来采访,中国足球已经耗尽了所有人的耐心。
对于中国足球的这次改革,再没有耐心也要去等,关键是看你愿不愿意。记者们的耐心是无限的,但球迷们的耐心是有限的,对于改革,他们也许已经漠不关心,对于中国足球,他们也许已经漠不关心。但中国足球可以没有记者,却不能没有球迷,因为他们的关心最终才是职业足球联赛最终的衣食父母,他们如果真不关心中国足球了,中国足球就没有改革的必要了、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从这个程度上来讲,这次所谓的中国足球改革,其实没有任何评判的必要,评判这次改革的只有一个标准———明年联赛的上座率。上座率高了,证明比赛水平高了,也证明比赛中的丑恶现象减少了,而如果联赛仍就是今年这样的冷清场面,那么,中国足球的所有从业人员,已经没有资格去妄谈所谓的改革了。本报记者韩光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