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迷报:08之星下一个健力宝?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12月10日15:57 《球迷》报 |
“留学”,一个时尚的词汇,但用于中国足球却总有些变了味道的感觉。12月8日,承载中国足球振兴新希望的25颗“08奥运希望之星”启程赴德,开始了为期两年的海外生活。提到“08奥运希望之星”队,人们很自然会将它和12年前留学巴西的健力宝队联系在一起,是成功还是失败,现在没有人知道。也许只有等到多年以后,正如现在我们能够静下心来分析当初的“健力宝模式”一样,分析这次中国足球又一次的海外求学,也许能够找出答案。 也许正如一位网友所言:中国足球从学巴西到学英国,如今又开始学德国,这种孜孜不倦的精神确实令人钦佩,但这种朝三暮四的行为却让人无奈,但愿这次“08奥运之星”不会是中国足球又一次的邯郸学步…… 随着“08奥运希望之星”赴德留学计划的正式启动,25颗中国足球明日之星的命运就这样被赌博似地交到了未来的手中。尽管两年的时间是短暂的,但两年却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联想到当初“健力宝模式”由红极一时到落寞收场,我们还是情不自禁地为这25名足球小将的未来而担忧。当然,这也许是杞人忧天,因为在中国足球浮躁嘈杂的环境下,至今我们仍难以为“健力宝模式”的成败得失做一盖棺定论,对于“08之星模式”想必也是如此。 劣势:没有最好但求更好1992年4月,中国足协与健力宝集团正式签订协议,拟定组建健力宝足球队远赴巴西留学。对于那些出生于1977至1978年的小球员来说,能够亲赴足球王国亲身体验桑巴足球的精髓,这无疑是从天而降的喜讯。只是由于当时组队名额有限,他们也提前感受到了竞争的残酷性。 随着“健力宝模式”的正式启动,轰轰烈烈的选拔工作也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尽管现在很难确定当时究竟多少人参加了此次选拔,但从孙继海、郑斌等实力派球员最终落选不难看出,其选拔条件有多么苛刻。1992年12月,22名精心选拔的小球员终于成为第一批健力宝小将,可以说他们是那一年龄段球员精英中的精英,几乎也是中国足球未来若干年惟一的资本。 与当初健力宝的层层把关严格筛选相比,“08之星”的选拔多少有些惨淡经营的味道。按照中国足协规定,凡在俱乐部一线队中打上比赛的球员,一律不在选拔范围,因此“08奥运之星”队德籍主帅克劳琛也只能通过今年10月份的香河选拔营以及随后的全国后备力量联赛,从剩余球员中再做挑选,而且当时参加香河选拔的球员也不过区区70人。 剖析“08奥运希望之星”队最终名单,我们不难发现这支队伍远远不像当初健力宝队那样,网罗到所有全国最优秀的球员,即便在最终名单确定之后,仍然出现了王永珀、崔鹏、王大雷等球员“临阵脱逃”的情况。很显然,“08之星”计划虽然也是中国足球未来十年规划中的工作重点,但是它并未得到包括社会、俱乐部、球员乃至球员家长的认可,“08之星模式”在一片质疑声中匆忙上路了。 优势:硬件条件无可比拟较之“健力宝模式”,“08之星模式”在人员选择上确实有先天不足的缺憾,但这并非意味着他们毫无成功的可能性,毕竟在训练条件上,德国留学显然比巴西留学更具优势。 回想当年健力宝队,在赴巴后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与巴西各级足球队进行了165场比赛。1995年7月,健力宝队第一次回国“汇报演出”,27场比赛21胜5平1负的优异成绩似乎无可挑剔,但依当时对手水平来看,这个数字远没有想象中那么乐观。1996年3月,健力宝队第二次赴巴,而球队也增加了李玮峰、陶伟等7名队员,中国足协豪赌“健力宝模式”的决心似乎也在成绩的鼓舞下进一步加大。再次回到巴西的健力宝队一年内又打了88场比赛,42胜18平28负的战绩几乎让健力宝成为中国足球的全部,于是,1997年4月归国的健力宝队于同年10月又开始了第三次巴西的征程。 不过,无论从训练计划还是比赛安排来看,“健力宝模式”运行的轨迹似乎并不规范。尽管四年多的时间里打了400余场比赛,数量实为可观,但对手水平却是参差不齐,其中更不乏鱼目混珠的超级业余球队。此外,由于巴西足球赛程异常混乱,健力宝球员不得不面对每逢周六周日连续作战、其他大多时间“以练代赛”的窘境,试想,如此比赛质量和赛程安排谈何锻炼队伍,当然更不要提让健力宝小球员去真正领悟巴西足球的真谛了。 也许有了“健力宝模式”的前车之鉴,对于此次德国留学,中国足协可谓费尽心思。在中国足协与德国足协签订的合同中,各个方面尽量做到细化与量化,而办事严谨的德国方面也对“08之星计划”做出了全身心的投入,早在赴德之前,他们就拿出一套科学而缜密的训练计划,并在本国足协的协助下,确定了诸如参加德国青年联赛、到德乙乃至德甲俱乐部训练以及海外拉练等诸多重要环节。可以说高质量与高效率的锻炼让“08之星模式”较之“健力宝模式”更具成功的可能性。 未确定因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当然,不管“健力宝模式”与“08之星模式”之间有怎样优势劣势,但是对于成功的定义,它们同样遵循一条法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虽然健力宝队从巴西学成归来后,国内也展开过一次关于“究竟该不该解散健力宝队”空前热烈的讨论,但是1998年8月健力宝队还是正式解散了,而回到各自俱乐部的总共29名健力宝球员也成为了中国赛场上最为期待的明星。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直到今天我们再追寻他们的足迹,才发觉他们中大多数人已经在中国的赛场上归于平庸,甚至已经有人消失在了茫茫的人海中,诸如李铁、李玮峰这样谈得上成功的球员实在是凤毛麟角,即便像张效瑞、隋东亮、黄勇这些名动一时的球员,也只是昙花一现,至今仍苦苦徘徊于理想与现实的边缘。健力宝小将们将最美好的青春记忆留在了巴西,但最终他们并没有用自己辉煌的留学经历,在最应该施展才华的中国赛场上留下痕迹。 “健力宝模式”的惨淡收场或许可以为如今的“08之星模式”提个醒,那就是当“08之星”学成归来时,我们应该以怎样方法保证他们不会“泯然于众人”?也许以个体为单位寻求自我发展是一条途径,但对于所有25颗新星来说,他们不可能都会沿着同一轨迹运行,其中多数人仍要不可避免地融入到中国足球之中。不过,依照现在中国足球的复杂环境看来,恐怕到时他们也会像“健力宝们”一样,面临着残酷的生存考验。 □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曾昭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