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古:迪西科 看到阿里-汉了吗?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11月10日13:31 新浪体育沙龙网友 |
迪西科今天终于悄悄的来到了中国,来到了上海。据说,他此行目的有二:一是了解中国女足情总,拜会一些中国女足老帅;二是与足协副主席薛立面谈,商议合作事宜。经过3个多月的数度反复,中国女足主帅终于呼之欲出了。不过,双方的低调和平静得出奇的表象,却又让人觉得其中隐隐约约的存在某些不安定的因素。 这次女足选帅一开始就充满各种悬念。尽管惨败雅典,少帅张海涛并没有“服气” ,就像阎世铎“再给我四年”一样,张少帅何尝不想再“赌一把”。不过,球迷和舆论的呼声使得足协不得不选择了“放弃”,也许少帅真的还太年轻。但在选择本土教练还是洋教练的问题上,据说有三种不同声音:国内教练偏向本土教练,足协女足部官员倾向洋帅,而足协薛副主席则模棱两可,“土洋咸宜”。还据说,某位刚退役不久的国内著名女足球员也认为不必请洋帅。云云,不衷一是。而在确定了聘请洋帅的时候,又出现了“15万”与“30万”之争。足协只能出15万美金,可人家以远离家庭为由,开口就是30万。最后虽然由国内某大企业“补足”了“差价”。可这一开关头就给人一种疙疙瘩瘩的感觉的别扭的“婚姻”,会幸福吗?热锅上的蚂蚁一般的阿里汉,正为17日的生死一战作最后一博。“生存,或者死亡?”哈母雷特那句名言如黄吕大钟,时时在汉家军头上轰鸣着。如果万一失利,或者没有挣足净胜球,等待阿里汉的命运只有一个:灰溜溜的走人。想当初,以南勇为首的足协“选帅小组”数度西征,最终在德国的某个丙级俱乐部为中国足球找来了一位部门经理,谁会想到,有朝一日,会是如此这般的凄凉境地。 其实,中国足球就像中国的企业,在目前情况下,在很多地方、很多时候,确实有其很独特的特性。外资进来了,如果完完全全按照《公司法》或什么外商投资企业法之类的法规行事,就像当初红军时代的李德博古王明什么的,十有八九会付出昂贵的“学费”。这也是这次中国足球“革命”的原因之一。最简单的例子或者一言以蔽之曰:中国足球的职业化,只是球员教练的薪水“职业化”了,俱乐部管理、球员的素质,离职业化还有十万八千里的距离。 迪西科的教练生涯可用辉煌来概括。执教美国女足胜率最高的教练,并进入美国教练名人堂。在长达7年的日子里,他培养出了一大批美国女足中坚球员。米娅·哈姆、米尔面莱特、麦克·米兰等均是他的德意门生。就连现美国女足主教练海因里希也是他的关门弟子。美国女足曾经的辉煌以至今日的世界霸主地位,都是他一手缔造。迪西科是名副其实的“美国玫瑰之父”。 不过,这可能只对美国女足有用,对中国女足未必一定有用。米卢这样的“老狐狸”,带领中国队首次走进了世界环的殿堂,最后走的时候虽然说不上是灰溜溜,却也并没有“荣归故里”;而荷兰人阿里汉,虽然有过世界杯上一脚石破天惊的远射破门让中国球迷津津乐道,但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反差以及多年远离一线球队的相同经历,也许让人看到了迪西科某种宿命般的未来。 想想“为什么一定要请洋帅呢?难道本土教练就一定不行吗?”想想阿里汉的现状以及那个“差价”,我们不知道,迪西科这次到底能走多远。缺少了“一见钟情”、“一拍即合”,缺少那种“相见恨晚”的“初恋”感觉,这强扭的“瓜”会甜吗?万一,遇到某种风浪的时候,那种曾经的“声音”会不会再度扬起而左右足协的决策?而一心只想着怀抱30万美金的迪西科,有没有看到眼前正焦头烂额的阿里汉?要命的是,重创之后的中国女足,能否能够经得起再次打击。(2004-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