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潘:从杜威事件看传媒的力量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11月08日00:35 新浪体育 |
新浪体育讯 记者被视作“无冕之王”,是人民的喉舌。当我们选择成为记者的那一天,就知晓肩上的职责是把真相带给群众。老百姓花钱买我们的报纸,看我们写的文章,我们就有责任去捍卫这个神圣的职业。因为传媒的力量远在我们的想象之外。 不久前在戛纳折桂的《华氏911》,让布什家族和本·拉登划上了暧昧的关系。撇开孰是孰非,麦克尔·摩尔使用了美国公民言论自由的权力,将利剑射向了自己的总统乔治· W·布什,即使布什成功连任,摩尔和他的作品仍然处在原有的立场。因为总会有人会相信,摩尔所述说的是事实。“华氏911”是本次美国大选的关键词之一。远离美利坚十万八千里的我们,只能看看DVD,然后一笑了之。我们承认不了解真相,却愿意相信那个号称基督徒的美国总统经营着规模不小的武器公司,因为他曾经下令在阿富汗投下无数炮弹。 摩尔实在高明,他没有道破布什与911事件的关系,却在处处暗示,步步为营,于是,观众在他的引导下有了自己的判断。 这就是传媒的力量。如果俄亥俄州的选票能够多出几张给克里,那么很难说一部电影导致了美国总统的下课,更何况,这部影片曾一度在美国禁演。 上个星期,美国人终于选出了他们的总统。而中国足球在风浪中挣扎了许久之后,也忽然明白原来传媒的力量如此巨大。 在那个外国大胡子摩尔身上,一些中国足球的老记们看到了希望,于是开始东施效颦。 沪津大战之后,上海足坛的关键词变成了“杜威”,源于当地媒体某记者的一语惊人:“你表现怎么那么差,我想不通。”文中,此记者痛心疾首忧国忧民语重心长地与杜威交心,并言之凿凿杜威的失误与技术无关,末了还恳请杜威好自为之;次日,杜威表示无愧良心,此记者不依不挠,如长辈对晚辈般:“知道反省总是好事。”一厢情愿地把杜威与罪人划上了等号。 在他列出的那些危人耸听的数字和“某内部人士”、“某主力队员”的话语面前,杜威的球迷忍不住了,他们心痛地问自己,我该相信我的偶像吗?申花的球迷也忍不住了,我们的队长难道会做出丧失人格的事吗?越来越多的读者忍不住了,我们花钱买你们的报纸,为什么越来越看不懂了。 他们只是想知道,什么是真相。 用事实说话吧,让我以记者的身份作为一名读者来与那位同行商榷。 “申花队第一个丢球你轻易地被抢走了位置,第二个丢球从你的传球失误开始,第三个丢球对手在你头上将球顶入,第四个丢球你看着皮球从身前掠过……” 这些描述看似咄咄逼人,实则空洞无比。恐怕国际上的顶级后卫在面对失球时也会“看着皮球从身边掠过”吧。 “我佩服涅波。在你状态如此低迷的时候,依旧不将你换下球场。而在赛后,他评价球队中后卫“不是打得不好,是打得不对”,依旧帮你承担了责任。” 不知道作者是不是知道,这场比赛的新闻发布会通过电视现场转播。当时有记者问涅波为何过早将何滨换下,涅波如是回答。我还记得对于“不是打得不好,是打得不对”的说法,台下议论纷纷。难道赛后涅波又单独告知作者这句话是对杜威的评价吗? 那位作者感性的“讲道理”不得不叫人对杜威产生怀疑,而仅有的可以勉强称其为“摆事实”的两句话,实在破绽百出。不要随便低估别人的智商,不然很容易聪明反被聪明误。 我还是要问,什么是真相? 我们肉眼凡胎,无法审判是非对错。只是作为记者,“引导”读者无可非议,不过“引导”若是一不小心变成“误导”,那便是对这个职业的亵渎。我不敢想象如果有一天,媒体和足球一起造假,老百姓对传媒失去信任,那会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 我不能说杜威是清白的,一如那位质疑杜威的记者不能说杜威是不清白的。 好不容易打通杜威的电话,他的声音很低沉: “早知道这样,应该把伤养养好,不用急着打比赛” “这些年,我对申花怎么样,大家都看到的” “我不想和他多说什么了,信我的总会信我,和他纠缠下去只会降低我自己” “没什么想不开的,事实总有一天会公开的,那就等着吧” “对申花,我的心都凉了” “明年,我会出国踢球,人,还是要为自己的未来多想想” …… 两个月前,申花俱乐部收到某德甲俱乐部的传真,邀请杜威下赛季加盟德甲。而且,这并不是德国人的一厢情愿。2001年,他们就关注起了杜威,然而杜威却以“报效申花”的理由婉拒对方。2001年,有线02合并到申花,让杜威感慨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去年,杜威又一次面临选择的时候,想到了俱乐部需要他,国奥队需要他,于是,答应今年再议。今年,杜威已是自由身,对“娘家”心寒了的杜威,很有可能在今年联赛结束后与申花说再见。他向来行事低调,出国踢球一直是梦想,怀着失落的心情出国,怎么说都是青春日记上一个不小的遗憾。 还是那句话,做人要厚道。做球员,要对得起良心,做记者,更要对得起良心。 (彼得潘) |